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称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 * * ,无可赎之理。”时大珰(大宦官)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 * * 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愿赐罢斥。” 世宗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阅十日,有言前此朝罢,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给事中刘济、安磐、张汉卿、张原,御史王时柯实纠众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抵戍所,几不起。

  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闻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作乱,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驰赴木密所与守臣击败贼。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自是,或归蜀,或居云南会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视之。及年七十,还蜀,巡抚遣四指挥逮之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起故官/阕:事情结束

B.或言进金银获/宥:宽恕、赦免

C.停俸有/差:差别

D.尽锦衣冒滥官/斥:斥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故及/蔺相如固止

B.召翰林学士/皆陛下所成就

C.乃再杖七人廷/而君幸赵王

D.阁臣老病对/策抚老流憩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宗微服出行,杨慎直言劝谏;武宗认为杨慎讲得有道理,不久,就假称有病返京了。

B.杨慎因桂萼、张璁的建言被召为翰林学士,但他宁肯被罢斥也要反对桂萼、张璁的政治主张。这说明杨慎的原则性很强。

C.杨慎多次直言劝谏皇帝,为此他遭受了切责、廷杖、下狱、流放等刑罚,但矢志不改。 这是杨慎忠直刚强性格的表现。

D.杨慎二十四见报即中状元,因政见不同被流放多年,成无定所,七十岁得以回到家乡。这说明杨慎的一生坎坷,不得其志。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C

4.(1)圣人设置赎刑(用交纳财物的手段求减免刑罚),那是施用于(处理)一般的小过错,使犯错的百姓改过自新。

(2)到这时,这些人在杨慎被谪戍的路途上窥视(寻找机会),准备加害于杨慎,杨慎知道后谨慎地防备着他们,到临清这些人才散去。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12分)查阅有关氯化铝的一些资料,得到如下一些信息:①将氯化铝加热,在180℃时开始升华;②在2.02×105Pa条件下,氯化铝的熔点为190℃;③在500K和1.01×105Pa时,它的蒸气密度(换算成标准状况时)为11.92g/L;④氯化铝的结构中含有配位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就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提出一种猜想,并写出一条猜想的理由。你的猜想是        ,理由是                               

(2)通过计算确定氯化铝的化学式为         ,结构式为                 

(3)用无水氯化铝进行实验时,发现它在潮湿空气中强烈地“发烟”。进一步查阅资表明,其原因是氯化铝与空气中的水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请你设计一实验方案,证明氯化铝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写出实验内容、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