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者以治生为本论 陈确 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学者以治生为本论

陈确

学问之道,无他奇异,有国者守其国,有家者守其家,士守其身,如是而已。所谓身,非一身也。凡父母兄弟妻子之事,皆身以内事,仰事俯育,决不可责之他人,则勤俭治生洵是学人本事。而或者疑其言之有弊,不知学者治生绝非世俗营营苟苟之谓,即萃野一介不取予学术,无非道义也。

今士鲜不谓明道义,而学未切实,则所为非道之道,非义之义,亦往往由之而不自知。要之,辨此亦自不难。《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自天子至庶人,孰能违之!《中庸》又拈“行素”二字,即同《周官》之指,而语尤近道。能之即居易之君子,不能即行险之小人。《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并极详至。有国者违之,必失其国;有家者违之,必失其家;有身者违之,必失其身。虽所失大小不同,其为得罪于祖宗,得罪于圣贤,则一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斯之谓矣。而岂真一手一足云尔哉!

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而治生尤切于读书。然第如世俗之读书治生而已,则读书非读书也,务博而已矣,口耳而已矣,苟求荣利而已矣;治生非治生也,知有己,不知有人而已矣,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而已矣:而又何学之云乎?故不能读书、不能治生者,必不可谓之学;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亦必不可谓之学。唯真志于学者,则必能读书,必能治生。天下岂有白丁圣贤、败子圣贤哉! 岂有学为圣贤之人而父母妻子弗能养,而待养于人者哉!鲁斋此言,专为学者而发,故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耳。

然则当何以救之曰治生以学为本嗟乎士苟志学则岂唯能读书治生而已哉修齐治平悉于斯焉取之。而有未能者,亦必不可谓之学。故曰:士为志学而已矣。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庸》又拈“行素”二字拈:取

B.天下岂有白丁圣贤    白丁:不学无术

C.悉于斯焉取之悉:全

D.而但能读书、但能治生者但:但是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论证“学者以治生为本”观点的一组材料是(   )

①《周官》既定为量出入之法,极明白易守 ②《大学》之生众食寡,为疾用舒

③确尝以读书治生为对,谓二者真学人之本事  ④孟子之易田畴,薄税敛,食时用礼

⑤士为志学而已矣 ⑥知其言之无弊,而体其言者或不能无弊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确认为王侯治国责在足国,大夫治家责在足家,对于学人来说,要能勤俭治生,但治生不是忙忙碌碌为维持生计而奔波。

B.陈确认为,道义应建立在治生的基础上,有许多儒生自认为明道义而不治生,这种明道义,并不切实,不是真明道义。

C.陈确赞同鲁斋的观点,认为读书治生是学人的本事,读书与治生相比较,读书比治生更重要,治生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

D.陈确批判了世俗和理学家的读书和治生观,世俗治生观的治生是知有己,不知有他人,知有妻子,不知有父母兄弟。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D (仅仅、只是)

小题2:C(③⑤⑥是观点或结论性句子,不是证明观点的材料)

小题3:C(治生比读书更迫切)

参考译文:

做学问的方法,没有其他特殊的不同的地方,(君王)拥有国就守住自己的国,(大夫)拥有家就守住自己的家,读书人就守住自身,也就是这些罢了。这里所说的自身,并不是仅仅自己一个人。父母兄弟妻子子女的事,都是自己份内的事,对长辈和年长的人要侍奉,对小辈和年幼的人要哺育,决不可推托给别人,那么,勤劳俭朴地管理好一家人的生活,实在是治学的人自身的事。或许有人怀疑这句话有不当之处,(他)不懂读书人说的管理好一家人的生活不是一般人说的忙忙碌碌地为维持生计而奔波,也就如一介农夫不懂学术那样,不是不合乎道德礼义。

现在的读书人很少有人不说(他们)不明道德礼义,可是他们治学未落到实处,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是道德的“道”,不是礼义的“义”,也往往实行的时候,不知自己(实行的不是真正的道义)。抓住了关键,辨清这个道理也就自然不难了。《周官》已经制定了定量出入的方法,极其明白,容易遵守,上自天子下至平民,谁能违背它!《中庸》又选取“行素”二字,也是与《周官》同样的主旨,并且话说得更接近道义。能做到的就是安居的君子,不能做到的就是行险的小人。《大学》中说的人多食物少,生产地速度快消费的慢;《孟子》里讲的治好田地,减轻赋税,按时食用,讲究礼义消费,也一样极其详明。治国的人违背了它,一定会丧失他的国,治家的人违背了它,一定会损害他的家,安生立命的人违背它,一定会丢失自己。虽然他们丢失的东西大小不同,他们的行为得罪了祖宗,得罪了圣贤却是一样的。《诗经》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那里是说一出手一伸腿之类(的小事)呢!

我曾经把读书和治生当作同等重要的事,认为这两件事是读书人的真本事,而且治生比读书更急切。可是只如世俗的读书治生那样,那么读书就不是真正的读书,而仅仅只是追求广博罢了,只是满足口说耳听罢了,只为谋求荣耀利益罢了;(他们的)治生不是真正的治生,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罢了,只知道有妻儿,不知道有父母兄弟罢了:又谈什么治学呢?所以不善读书、不会治生的人,一定不能说他们会治学;那些只会读书,或者只会管治生的人,也不能说他们会治学。真正立志治学的人,一定是又能读书又能治生的人。天下难道有不识字的圣贤、败家圣贤吗?难道有做了圣贤而不能养活父母妻儿,而让他人(替自己抚养)的人吗?鲁斋的这些话,是专门为求学而发的,所以懂得他的话没错,可是实行他的话或许不能说没错罢。

既然这样,那么应当如何纠正这些情况呢?回答是:治生应该以读书为本,哎!读书人立志求学,那么仅仅就是读书和治生罢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全都是从这里得到的。还有没学会的,也一定不能说他是善于治学。所以说:读书人要立志治学罢了。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男,43岁,以"乏力1个月"为主诉入院。1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乏力、心悸,休息后可缓解。患者现乏力明显,嗜睡,饮食不佳,尿色呈深黄色,大便正常。病来体重无明显变化。查体:T37.1℃,P92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查体合作,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巩膜黄染,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出血点,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肺腹未及异常。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WBC8.7×10g/L,HGB48g/L,PLT119×109/L,RET33.2%。

以下哪些疾病不能引起继发性AIHA()

A.病毒感染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缺铁性贫血

D.类风湿关节炎

E.溃疡性结肠炎

F.浅表性胃炎

G.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H.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I.淋巴瘤

J.再生障碍性贫血

K.骨髓瘤

L.血小板增多症

M.应用甲基多巴药物

查看答案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者女性,40岁,因“自检左乳有肿块”来诊。患者月经初潮13岁,尚未绝经。患者姐姐60岁确诊为乳腺癌。乳腺超声及腋窝淋巴结超声活检,见左乳腺一2.5cm×2.3cm×1.5cm低回声肿块,边界不清,距 * * 3cm;左侧腋窝处见多个可疑淋巴结。乳腺及腋窝淋巴结均做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术,病理示中分化腺癌Ⅱ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性腺癌。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95%;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Her-2基因为(+);Ki-67抗原30%(中等表达)。无其他全身转移,体能状态评分(PS)为0分。患者接受了改良乳腺根治术+腋窝淋巴结清扫。

对于该患者术后可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

A.选用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学治疗

B.必要时可切除卵巢

C.他莫西芬

D.阿那曲唑

E.赫赛汀

F.选用以紫衫类为基础的化学治疗

G.局部放射治疗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