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综合性学习(4分) 据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综合性学习(4分)

据最近完成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约有69%的学生感到无法与父母沟通,对于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和问题,42%的学生认为难以与父母交流;27%的学生表示从不与父母交流。为了加强同学们与家长的沟通,班委会决定举办下列活动。

①召开座谈会:邀请家长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沟通,从心开始”的座谈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没计一段开场白。(1分)

②情景练习:放学回家后,你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起了《科学探秘》,正在做饭的妈妈对你说:“好孩子,等期末考试结束,你看多久电视都行!”(2分)

A妈妈的“言外”之意是:                       

B你会怎样说服妈妈:                             

③真情沟通:请你对自己的父母说一段话,表达对沟通的渴望。(1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6/427f4b59b99aa7df30be40e2a9096556.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藤野先生》(17分)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要求他们(a)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b)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c)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d)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小题1:选文第1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的“事”指的什么?请加以概括。(3分)

                                                                                       

                                                                                           

小题2:文中加点的四个“他们”,所指的对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并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B.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C.“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D.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小题3:“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2分)

A.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我”十分气氛。

B.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日本青年为了抱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幸灾乐祸,严重地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小题4:从选文来看,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与                                                  

                                                                   这两件事。(2分)

小题5: 你是如何理解“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的?

                                                                                             

                                                                                         

小题6:结合全文来看,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 (2分)                                                                            

                                                                                       

小题7: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