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患者,女,34岁。恶寒汗出半月。患者前因感冒,自服退烧药,现仍恶寒汗出,微发热,汗漏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患者,女,34岁。恶寒汗出半月。患者前因感冒,自服退烧药,现仍恶寒汗出,微发热,汗漏不止,虽值盛夏,但汗出清冷质稀,动则尤剧。伴疲倦,小便量少,手足时时拘挛疼痛,舌淡,苔薄白,脉沉溺。 要求分析: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6/05ce33157cef950b591951400e59aee5.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题:见参考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小题:君子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甲午战争前后,不同类型的两种企业在我国近代民族工业中所占比重变化表

 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
商办企业22.4%70%
官督商办企业77.6%30%

材料四民国初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材料二反映的经济形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其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美国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认为,中华文明、伊斯兰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对此正确的认识是()

A.世界文化的趋同才能化解文化差异导致的冲突

B.加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才能根本上解决不同文明的冲突

C.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实现不同文化的和谐共处

D.具有包容性的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冲突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