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①也?”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②。君子引而不发③,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孟子·尽心》)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引:张弓。发:发箭。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要根据受教育者才智的高低来传授不同程度的内容,比较高深的学问只能传授给中等以上才智的人。

B.公孙丑认为“道”虽然至高至美,但会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建议降低标准,以鼓励从学者不断地努力上进。

C.孟子以高明的工匠和神射手羿都不改变技术标准为喻,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

D.善于教射箭的人,拉开弓只作跃跃欲射的姿态,而不把箭射出去,孟子以此为喻,意在说明教人学道要善于启发引导。(2)从以上两个选段看,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  (3分)

答案:

(1)C

(2)“中道而立”就是做事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1分)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根据从学者才智水平的高低传授相应的知识,这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正是中道的体现。(1分)孟子要求教育既要启发到位又不要包办代替,这种恰到好处的指导也是中道的体现。(1分)  

(1) “意在说明教学的标准定得高,才能提升笨拙的从学者的能力’’有误,正确的说法是:意在说明教学标准不能因为从学者的能力不足而降低。

(2)略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战士。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诉,在汶川5.12地震抗震救灾中,他们的任务就是掩埋尸体,当时的情境很恐怖,他咬紧牙关,不能让战友们说成是胆小鬼,坚持完成任务中突然晕倒。他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野战医院里,想哭但又哭不出来。从那以后,情绪低落,睡眠也不好,不爱吃饭,身体疲乏。虽然领导和战友都表扬他,但他还是高兴不起来,总感到自己不是个好兵,内心感到痛苦,也想找人好好说说,但又怕被笑话。反复考虑这个问题,明知不一定会笑话他,但还是控制不住地想,想摆脱但摆脱不了。以后逐渐加重,反复洗手,怕自己手上染上细菌,吃东西要生病,不敢拿东西,严重时每天洗手多达上百次,明知没必要,但无法控制。求助者为此非常痛恨自己,感到焦虑不安,情绪烦躁,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白天没精神,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内心十分痛苦,迫切要求治疗。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父亲务农,爱面子,要求他当一个好兵,将来能提干。

在本案例中,该求助者出现了( )。

A.强迫观念

B.超价观念

C.强迫行为

D.回避行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