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小题1:下面句子出自国学内容,右面是国学的书名,请

题型: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题目:

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小题1:下面句子出自国学内容,右面是国学的书名,请在其中任意选择左右相关两项用线条连接(2分)

“修身,齐家,安天下”                                                《孟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大学》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论语》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学记》

小题2:总结提炼出“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学说的古代教育家是_________________,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3:孟子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一段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1分)

小题5: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__________________的治国思想。(1分)

答案:

小题1:“修身,齐家,安天下”——《大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小题2:王阳明   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统一

小题3:是非之心

小题4:学思结合

小题5:讲究礼节

小题1:

题目分析:《孟子》,记录孟轲言行的著作,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大学》,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这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论语》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点评:本题难度大,学生对古代这些文化思想知之甚少。平时学习中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一些文化思想是有益处的,但不必作为考查的内容中。

小题2:

题目分析: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点评:本题有难度,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格物致知识”的精神》一文中提到他,学生不一定了解。平时学习中对古代思想家要注意了解,积累知识性的材料。

小题3:

题目分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说出自《孟子 公孙丑》,原话是“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其核心即为“仁”。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只知识孔子讲“仁义”,孟子讲“仁政”,但对这些思想的原文知之甚少。孟子的这中心概括得非常精辟,也是现代人做人的标准。

小题4:

题目分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孔子讲学习方法的,其意为“学习而不知道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主见”。

点评:本题不难,学生学过《论语》选章,对这句话很熟悉。孔子这一思想很切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很有启发作用。

小题5:

题目分析: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这是孔子的“以礼治国”的思想,与“仁”一脉相通。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也许听话过这句话,但不了理解其含义。孔子讲的“礼”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礼貌”,而是指一种规范,一种制度。

试题推荐
题型:改错题

  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参加某高校中文系自主招生时的一段自荐文字。文中画线处有四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来删除或作修改。 

  ①贵校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著名文科重点大学,②能进入贵校学习是我的人生梦想。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高中毕业生,③无论对文史哲还是对理化生都有较广泛、较深入的了解,④我尤其喜爱理科,去年在全国高中化学联赛中,取得了山西赛区一等奖。⑤我创作的小说《一次机会》《春天的脚步》分别在省、市级刊物发表。我曾参加市中学生辩论大赛,⑥凭着敏捷的反应,犀利的口才,优雅的风度,令对手黯然失色,自惭形秽,不仅征服了观众,也征服了评委,因而获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⑦相信我的到来一定会使贵校倍感荣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