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表示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接线图叫()A、一次接线图 B、二次接线图 C、指示图 D、控制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表示电力输送和分配的接线图叫()

A、一次接线图

B、二次接线图

C、指示图

D、控制图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5/91ddb8f9f8917fa6a7db37867856ea9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实际重量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歧圣。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媵,远之如蜂虿。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  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过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己过不改则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人非上智,孰无过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所不能

B.①惰慢骄,孝敬衰焉 ②至无可用,放之山下

C.①善小而忽之不为  ②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①戒小恶,终无大戾 ②是故所欲有甚生者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材料题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十分活跃,都开始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两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