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圣俞尝谓予曰:“诗家虽率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圣俞尝谓予曰:“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余曰:“语之工者固如是。状难写之景,含不尽之意,何诗为然?”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则天容时态,融和骀荡,岂不如在目前乎?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于言外乎?”                        
(节选自《六一诗话》)
小题1: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6分)
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小题2:《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号                   。(2分)
小题3:这段文字提出了诗歌创作和鉴赏方面的哪两条观点?(用自己的话表述,不超过20个字)(2分)
 
 
 
 
 
 
 
 
 
 
 
 
 
 
 
 
 
 
 
 

答案:

小题1:圣俞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虽然/亦可略道其仿佛/若严维“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

小题2:欧阳修,六一居士或醉翁。

小题3:①立意新颖,语言简练(“意新语工”);(1分) ②既要传神,又要含蓄(“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小题1:一处1分,断错不得分。

小题2:一处1分。

小题3:略

试题推荐
题型:论述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2013年G省经济发展若干指标

项   目1992年2008年2013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4473679662163
非公有制经济对GDP贡献率(%)17.95769
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收入比重(%)0.61.82.9
市场化程度(%)26.07779.8
   注:按市场发展阶段划分,市场化程度在15%—30%为弱市场经济,30%-65%的叫转轨期市场经济,65%—80%叫相对成熟市场经济。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市场化程度一般在8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形成的制度原因。(12分)

材料二  “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G省某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环保意识,也让游客体味到了农村的古朴风情。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

(2)结合材料,谈谈G省某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8分)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东西方文明的转型与冲突,引起了社会的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从渔猎采集文明向农耕文明转型,标志性的技术突破是青铜器和铁器的出现。经过春秋战国的演变,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成型。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明走向衰落,到近代出现了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经济模式的演进过程。(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的基本特征。(6分)

【材料二】  1500—1763年,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这一时期西方文明出现新的转型。后来,欧洲发明了蒸汽机,并因此牵动了工业革命。又经过几百年的对外战争,欧洲作为世界创业者,得到大部分利益而损害了其他地区,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业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体。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一1763年间欧洲经济迅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5分)依据材料指

出此后欧洲在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变化。(4分)

【材料三】 光绪年间的黄浦江畔,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李维清编《上海乡土志》

(4)根据材料,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