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 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

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

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

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

B.①何子之泥于言贪也②不知老之将至

C.①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②置杯焉则胶

D.①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说法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

A.在作者做官三年期间,身为学生的杜审舒一直追随着他,所以他对作者说自己是天下的贪夫感到惊讶,连脸色都变了,以致对作者表面拒绝别人礼物而暗地里却收受贿赂极为不满。

B.作者认为,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他把正人君子的行为称为“贪之至”,反称钻营私利之人为“非贪”,出语惊人而又深具讽刺幽默。

C.作者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能被孔子一类的人接受的,所以他“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表达了他与孔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D.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与送人无关,而结尾“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一句,则显得很突兀。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3分)

译文: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4分)

译文:                                                           

                                                                   

(3)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3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通“藉”,践踏,抄)

小题1:B(B项“之”均为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A项第一个“以”为介词,译为“把”;第二个“以”为介词,译为“因为”; C项第一个“焉”为代词,译为“他”,第二个“焉”为兼词,译为“于之”;D项第一个“而”为连词,表承接关系,第二个“而”为连词,表修饰。)

小题1:B (A项错在“以致对作者表面拒绝别人礼物而暗地里却收受贿赂极为不满。”,杜审舒只是对作者此言表示疑惑;C项“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是作者自谦的言辞,他只怕自己做的和孔子要求的还相差太远;D项正是结尾一句“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一句,使得全文豁然开朗,原来他是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学生。)

小题1:

(1)与您交往的人,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人很多,但是先生您自己口袋中没有多余之物。(关键词:“所”字结构,“虚”,“长”。)

(2)况且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能,是对道德的欺骗;勉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是只抓住事情的细枝末节。(关键词:“其实”古今异义,“尽”,“末”,判断句。)

(3) 奉命出任,完成任务即返回,所得到的太多了,(这样)还敢认为自己廉洁吗?(关键词:“终事”, “侈”,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书生杜审舒从山东返归故乡,施先生(即作者)想送点礼物给他,管仓库的人告诉我库存匮乏。杜生致谢,并且皱着眉头说:“先生顾念我到极点!但我私下里怀疑您宽厚待人而忘记了自己。”言下之意,是说太不会谋划生计了。施先生说:“你以为我太廉洁了吗?我是天下最贪婪的人啊!你为什么惶惶然为我着想呢?”杜生张口结舌,变了脸色,过了好久,他才说道:“跟随先生做官三年了,事无巨细没有不知道的,与您交往的人,空手而来、满载而归的人很多,但是先生您自己口袋中没有多余之物。人家送钱给您,就拒绝惟恐不够快。您形体憔悴,色如槁木,手校文字,口诵诗书,先生太劳累了。这样却说贪婪,难道是表面拒绝而暗中却收纳了吗?请把您这样说的理由说给我听听。”

施先生说:“唉!你何必拘泥于说贪呢!获取而不能保有,不是贪;不获取而保有,而别人又不能夺走,才是最大的贪了。庄子说,‘君子内无饥寒交迫之患,外无受人劫夺之忧’。你没看到当今那些由豪富而衰败的人吗?自己被杀,家被抄没,宗族也受到牵连的人,比比皆是。他们刚开始也不过是为贪得点滴的私利,最后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都赔进去了却无暇顾恤。人们抛弃他非常珍爱的东西,甚至抛弃身家性命,舍妻弃子,把这称为贪是不可以的。我是一个浅陋的人,在没有做事之前清心寡欲,自己的行为好像要跌倒,自己的官职好像要失去,一人独处好像仍处于众目睽睽之下。先人后己,像伯夷也像柳下惠那样纯洁谦和,害怕谗言讥讽,修补缺点弊漏,口袋中有一点点金就不知放到哪里。我患得患失,让孔圣人见笑了。然而,疾风惊雷,泰然处之,饱食高坐,教导生徒。登临泰山,观望大海,拜谒孔子故里,陈设诗书。搜寻旧籍古典,积书数车,片纸只字都收藏好。盗贼不会窥视我,老百姓不会咒恨我;别人以为我很贫穷,而我自以为富足有余,这也是贪到极点了。况且空有虚名而没有实际才能,是对道德的欺骗;勉强从事一项工作而不能努力实现自己的主张,是只抓往事情的细枝末节。我虽然老眼昏花不辨五色,但没有蒙受用人失察的指责;我虽然德行远逊于颜回、闵损,但自以为身附道德之林。我寻循孔子圣学的门墙,很担心,害怕自己不能入门。奉命出任,完成任务即返回,所得到的太多了,这样还敢认为自己廉洁吗?你朴实厚道而志向端正,回去后研习学业,务必守住这别人不可劫夺的品行就可以了,何必惶惶然为我的生计谋划呢?”

书生杜审舒听了这话,高兴地说:“我现在知道先生说自己贪的原因了。”于是举杯喝酒道别离开了。

第二天,施先生把这次谈话记录下来,追到济水之上送给杜审舒。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标点题:玉翁大郎童年曾患头昏诸药不愈予作肝风治疏归芍地黄汤佥谓头昏是有风寒童子不可轻服熟地翁排众议依方多服而瘳次春又患腹痛呕吐便泻延诊药用温中调气两服未愈家人着急令更他医日请数人或以为虫或以为血或以为火治总不验淹缠旬余痛甚不止呕泻不停寝食俱废复邀诊视脉细面青呻吟疲惫予思病势增剧玉翁固虽相信然旁议纷纷难与着手转荐同道余朗亭先生诊治初投五苓散续进真武汤亦俱不应玉翁坚嘱想法予曰非不欲为借筹奈令郎病久胃气必空轻剂谅不济事若背城借一尊公爱孙如珍见方骇然焉肯与服翁沉吟云有一善策今早友人谈及邻村有扶鸾治病者家人欲往求方予呵止之祈拟一方予持语家人云是乩仙所开自必信服予曰策固善矣治法尚难令郎之病起初不过寒凝气滞本无大害因求速效诸治庞杂痛久伤气吐多伤胃泻多伤脾致困顿若此倘仍见病疗病必至土败气脱计惟扶阳益气以拯其急爰议附子理中汤米水煎饮气固胃安庶堪保守诘朝玉翁来舍喜云曩服他药如水投石昨服尊方不但病减并可啜粥家人信为神丹相烦往视恳为加减予曰药已对证勿轻易辙今日照方仍服一剂明日再为斟酌次早往诊病势大转因其体素阴虚方内除去附子又服两日更用参苓白术善调理而痊是役也非玉翁平素信心兼施权变安能图成誌此以见医家临证不特病情之难窥而人情之难处尤甚也(清•程文囿《杏轩医案•续录》)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