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小题1:下面翻译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桂棹兮兰桨 ——桂树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

B击空明兮溯流光——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浮动着月光的水面上逆流而上。

C 渺渺兮于怀——我的心想得很远啊

D 望美人兮天一方——盼望美人啊,我们却天各一方。

小题2:下面前两句话比喻泛舟赤壁之乐,后两句话比喻洞箫和鸣之悲,对本体和喻体相似之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轻松愉快)

B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超然脱俗)

C 舞幽壑之潜蛟 (了无声形)                  

D 泣孤舟之嫠妇 (孤寂悲切)

小题3: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点题,写泛舟赤壁的情景,主客乘舟,饮酒诵诗,如同离开人世,飞升仙境,写出了酒酣神迷时的幻觉。

B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由“乐”引起,写饮酒之乐、扣舷而歌之乐;第二层写洞箫和鸣,其声缠绵悲哀,气氛由轻松而沉重,由愉快而抑郁。

C 这两段虽然不是文章的主体内容,但为全赋重心得主客对答部分创造了气氛,培养了情绪,做好了铺垫。例如,由洞箫的哀怨,引出对曹孟德的感伤,再引出苏子的宏论。而且,起篇之江、月,贯穿始终。

D 这篇抒情赋,既有“清风徐来”之类的整句,又有“于是饮酒乐甚”之类的散句,整齐和谐、自然流畅,二者兼备。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3/ac4ece6da95b5ed2d044e4afb995dc63.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使用液化石油气时,有时会闻到石油气的气味,这是因为汽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进入我们的鼻子中,我们就闻到了石油的气味;加热同样多的食品,当燃料完全燃烧时,使用液化石油气质量只需蜂窝煤质量的三分之一.这...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关于梅毒传染性和传染途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以中晚期梅毒传染性最强

B.未经治疗的梅毒患者在感染后1-2年最具传染性,随病程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

C.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间接接触患者日常用品如衣服、毛巾等不会被传染

D.梅毒可能多年无症状而呈潜伏状态,因而潜伏梅毒患者无传染性

E.未经治疗的病程大于2年的梅毒妇女,通过性接触已无传染性,妊娠时也不会传染给胎儿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