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表列出三种金属的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及常识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金属导电性成本(

题型:填空题

题目:

下表列出三种金属的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及常识选择恰当的选项填空:

金属导电性成本(¥/kg)密度

(g/cm3

强度
很好200010.5
较好102.7
钢铁一般1.77.9
a.质轻   b.美观   c.成本低   d.强度高   e.导电性好  f.易腐蚀  g.成本高

(1)银是电的良导体,但高压线用铝而不用银制的原因是______.

(2)钢铁常用于建筑材料的理由是______;用钢铁作材料的缺点是______.

(3)在高压开关中,常用银作开关的接触点,其理由是______.

(4)学校颁发的奖杯通常是以钢铁制造,然后表面镀上一薄层银.在表面镀银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3/4d8a8f0b9d259ee93e83010e9d092ee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窒息程度;预后判断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成为政治密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愤而与李鸿章绝交,后来又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的张謇政治上赞成维新变法,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主张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道路,经济上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他曾撰文说:“救国为目前之急,比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而根本则在实业(即工商业)。”又说: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重点应发展纺织业和钢铁工业。

材料二 张謇不仅是“实业救国”的倡导者,而且是积极实践者。1896年张謇慨然辞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私营企业,人们称之为“状元实业家”。张氏企业逐步壮大,尤其在一战期间达到顶峰,资本、利润均创历史最佳业绩。但一战结束后,张氏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1926年张謇逝世时已处于破产境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张謇转向“实业救国”道路的多种因素。(6分)并比较张謇与李鸿章在发展实业上的不同。(4分)

(2)简要评价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5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