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港某日潮汐资料为:1100,1.0m;2130,3.5m。该港该日潮高1.1m的潮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某港某日潮汐资料为:1100,1.0m;2130,3.5m。该港该日潮高1.1m的潮时为()。

A.1220

B.1230

C.1240

D.1250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3/3fc87833cce9f6e48eb2f372d381d1a0.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产权标记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山 魈

[南朝·齐]祖冲之

宋元嘉初,富阳人姓王,于穷渎中作蟹簖。旦往视之,见一材头,长二尺许,在簖中而簖裂开,蟹出都尽。乃修治簖,出材岸上。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王又治簖出材,明晨往视,所见如初。王疑此材妖异,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

未之家三里,闻中倅倅动,转顾,见材头变成一物,人面猴身,一手一足,语王曰:“我性嗜蟹,日实入水破君蟹簖,相负已多,望君见恕。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王曰:“汝犯暴人,前后非一,罪自应死。”此物转请乞放,王回顾不应答。物曰:“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频问不已,王遂不答。家转近,物曰:“既不放我,又不告我姓名,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王至家,积火焚之。后寂然无复异。

土俗谓之山魈,云:知人姓名,则能中伤人,所以勤问王,正欲害人自免。

(选自《述异记》)

【注】 ①山魈(xiāo):一种猿猴。②穷渎(dú):小沟渠。③簖(duàn):插在沟渠中用来拦捕鱼蟹的竹围栏。④材头:木头,木材。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见材头变成一物向:原先

B.日实入水破君蟹簖比:最近

C.此物转请乞放顿:顿时

D.家转近去:距离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山魈 * * 诈的一组是(3分)(   )

①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   ②君何姓何名,我欲知之   ③当复何计,但应就死耳 

④我乃山神,当相佑助     ⑤频问不已,王遂不答     ⑥后寂然无复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⑥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山魈为了偷吃河蟹,毫不顾惜地把王某辛苦做成的蟹簖弄裂,弄裂后还要幻变成一段木头留在簖中,造成是上游冲下来的一段木头把蟹簖撞裂,以致于蟹全部逃走了的假象,以此来捉弄王某。

B.开始王某不以为意,后来有所察觉,最后开始怀疑了: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呢,放在岸上的木头怎么会自己长腿反复撞入蟹簖中呢?于是,他把木材带回家准备烧掉,这样一来,山魈弄巧成拙,现出了原形。

C.山魈被王某抓住后,先是变成人面猴身来恐吓王某,接着以佑助其捕蟹来诱骗王某,最后频频问王某的姓名想设计加害王某,幸亏王某知道山魈的鬼蜮伎俩,最终将它烧成灰烬。

D.文中的山魈是世上恶人的写照,自己非但不劳而获,还要欺骗愚弄、甚至设计陷害他人,但恶有恶报,山魈被王某积火焚烧,“后寂然无复异”,曲折地表达了人们除恶务尽的愿望。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往视之,见材复在簖中,败如前。(3分)

(2)乃取内蟹笼中,系担头归,云:“至家当斧破燃之。”(3分)

(3)开笼出我,我乃山神,当相佑助,全簖得大蟹(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