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达到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的水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问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性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原因或许更为复杂。

(节选自柯南《地质沉积物破解玛雅衰亡史》,见《南方周末》2003年3月20日,有删改)

下面推断,无法通过分析地质沉积物直接得到的是()。

A.玛雅地区干旱频发。

B.公元810年开始的旱灾持续了9年。

C.“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D.加勒比海地区从公元800年开始,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干旱。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3/180358c6e48eb7430333dbccfa9be17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对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12分)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四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末)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主张,并指出其主张的不同结局。(4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朱熹与李贽的主张,李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