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道光二年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屡决疑狱。县民张鸣武控贼杀妻,称贼攀二窗棂入室,柬之勘窗棂窄,且夫未远出。诘之,果夫因逐贼,误斫杀妻。又常姚氏被杀,罪人不得。柬之察其时为县试招覆之前夜,所取第一名杨某不赴试,疑之。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乃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遂得图 * * 不从强杀状。每巡行乡曲,劝民息讼,有诉曲直者即平之。漳水溢,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境与直隶大名毗连,多贼巢,掘地为窟,积匪聚赌,排枪手为拒捕计。柬之约大名会捕,赌窟除而盗风息。

母忧去,服阕,补广东揭阳。濒海民悍,械斗掳掠,抗赋戕官,习以为常。柬之训练壮勇,谕以保护善良。最顽梗之区曰下滩,盗贼、土豪相勾结,柬之会营往捕,拒者或死或擒。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境内称快。有凶盗居钱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柬之戒勿焚烧,召耆老,谕交犯,不敢出。乃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人,见耆老一一慰劳,皆感泣。民在四山高望者,咸呼“好官”,次日遂交犯。自下滩示威,钱坑示德,恩信大著。兴复书院,厚待诸生,回乡以新政告乡人,有变则密以闻,官民无隔阂。县大治。

迁连州绥瑶同知,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普宁县匪徒戕官肆劫,奉檄从镇道往捕治。匪以涂祥为巢穴,磨盘山为声援,地皆险。乃设方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获六百余人。

十七年,署肇庆府,十九年,擢贵州大定知府,俗好讼,柬之速讯速结,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讼稀。大定民、苗杂居,宜治以安静。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见多不合,遂引疾归。数年始卒。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柬之少异才负:具有

B.服,补广东揭阳阕:结束

C.不能其欺售:施展

D.见多不合,遂疾归引:承认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姚柬之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   )

①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  ②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

③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  ④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人,见耆老一一慰劳

⑤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  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姚柬之在河南临漳县,勘察疑案,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及时、准确地判决张鸣武误杀妻子案、常姚氏被杀案。

B.姚柬之在广东揭阳县,当众处死钱坑惯盗,慰劳境内耆老,兴办书院,厚待诸生,恩威并施,赢得民心,官民无隔阂。

C.姚柬之在治理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时,对各族民众一视同仁,处理案件快审快结,判案务使双方相安无事,尽量不扰民。

D.姚柬之历任临漳知县、揭阳知县、连州绥瑶同知、贵州大定府知府,所到之处,无不治理得很好,深受官民的赞赏。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5分)

                                                                          

(2)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5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2/aaa9c3d4ae59c2b46fa244028d9f830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匀速;G/5F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听力原文] ??各位教练和运动员,你们好!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的开幕式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按照工作人员安排的位置就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开幕式表演期间,请保持安静,关上手机,不要使用照相机和其他电子设备。表演结束后,请按照顺序离开体育场。谢谢大家的合作。 这段话可能是在什么地方说的?()

A.教室 

B.机场 

C.火车站 

D.体育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