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洁,长乐信都人也。昭成时,慕容氏献女,洁祖父生为公主家臣,乃随入魏。赐以妻妾,生子堤,位乐陵太守,封信都男。卒。洁袭堤爵。数从征讨,进爵会稽公。后与永安侯魏勤及功劳 * * 元屈等击吐京叛胡,为其所执,送赫连屈丐。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后得还国,典东部事。明元寝疾,太武监国,洁与古弼等选侍东宫,对综机要。

太武即位,奇其有柱石用,委以大任。及议军国,朝臣咸推其能。迁尚书令,改为钜鹿公。车驾西伐,洁为前锋。沮渠牧犍弟董来距战于城南,洁信卜者之言,以日辰不协,击鼓却阵,故董来得入城。太武微嫌之。洁久在枢密,恃宠自专,帝心稍不平。

时议伐蠕蠕,洁言不如广农积谷,以待其来,群臣皆从其议。帝决行,乃从崔浩议。既出,与诸将期会鹿浑谷。而洁恨其计不用,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诸将不至。时虏众大乱,景穆欲击之,洁执不可。停鹿浑谷六日,诸将犹不集,贼已远遁,追至石水,不及而还。师次漠中,粮尽,士卒多死。洁阴使人惊军,劝帝弃军轻还,帝不从。洁以军行无功,奏归罪于崔浩。帝曰:“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又洁矫诏事遂发,舆驾至五原,收洁幽之。

太武之征也,洁私谓亲人曰:“若军出无功,车驾不返,即吾当立乐平王。”洁又使右丞张嵩求图谶,问:“刘氏应王,继国家后,我审有名姓不?”嵩对曰:“有姓而无名。”穷验款引,搜嵩家,果得谶书。洁与南康公秋邻及嵩等皆夷三族,死者百余人。洁既居势要,内外惮之,侧目而视。籍其家,财产钜万。太武追忿,言则切齿。 

(节选自《北史·刘洁传》)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书令迁:贬斥、放逐

B.太武微之嫌:讨厌

C.收洁之幽:幽禁

D.其家,财产钜万籍:登记、抄拣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内外惮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B.随入魏 遂私见樊於期

C.洁军行无功 是君子远庖厨也

D.奏归罪崔浩 月出东山之上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洁能文能武,太武帝认为他是国家柱石,朝中大臣也都认为他有才干。正因如此,刘洁得以久居高位,恃宠自专。

B.刘洁长于征战,在与董来作战时,居然听信占卜者的无稽之谈,鸣金收兵,贻误战机,致使太武帝对他心生不满。

C.在讨论征伐蠕蠕时,太武帝听从崔浩的建议,刘洁心生怨愤,横生掣肘,导致远征失败,后竟嫁祸崔浩,自食恶果。

D.太武帝对刘洁的问题早有发现,并心生厌恶,常给予警醒;刘洁充耳不闻,还阴谋篡逆,最终导致祸国败家的结局。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洁声气不挠,呼其字而与之言,神色自若。屈丐壮而释之。(4分)

(2) 帝日:“诸将后期,及贼不击,罪在诸将,岂在于浩?(4分)

(3)欲沮诸将,乃矫诏更期。 (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屈丐认为他勇敢而释放了他。

(2)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致使没有打败贼人,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

(3)(刘洁)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

小题1:迁:升迁

小题1:A.代词,他;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B.副词,于是。C.介词,把;介词,因为。D.介词,在;介词,从。

小题1:太武帝对刘洁既没有敲警钟,也没有采取措施,而是照常重用,只是矫诏事发,才幽禁了他。

小题1:(1)“挠”“壮”“释”各1分,句意1分(2)后”“击”“岂”各1分,句意1分(3)“沮”“乃”“更”各1 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刘洁,长乐信都人。昭成帝时,慕容氏向魏进献女儿,刘洁的祖父刘生是侍奉公主的家臣,于是就随公主入魏。测生被赐给妻妾,生了儿子刘堤,刘斑官至乐陵太守,被封为信都男后去世。刘洁继承了刘堤的爵位,他多次跟随皇上出征,晋爵会稽公。后来,他和永安侯魏勤、功劳 * * 元屈等一起攻打吐京的叛胡,被叛胡抓去,送给赫连屈丐。刘洁不屈不挠,喊着赫连屈丐的名字和他说话,神色自若。屈丐因他的勇敢而释放了他。后来得以回国,主管东部诸事务。明元帝生病期间,太武帝主持国政,刘洁与古弼等人被选派服侍皇太子,帮他处理机要大事。

太武帝即位,认为刘洁是个像国家的柱石一样的奇才,委以重任。在议论军国大事时朝中大臣都认为刘洁有能力,他因此而升迁为尚书令,改为钜鹿公。不久,大军征伐西部的沮渠牧犍,刘洁为先锋。沮渠牧犍的弟弟董来在城南接战,刘洁相信了占卜者的无稽之谈,以日月和时辰不合击鼓收兵,使董来得以进城。太武帝因这件事对他有些不满。刘洁因长久主管枢密,自恃皇帝对他的宠幸,办事独断专行,太武帝为此心中也有些不安。

在商议征伐蠕蠕时,刘洁提出不如广积粮食,等待蠕蠕前来,大臣都赞成他的意见,但太武帝坚持出征,采用了崔浩的意见。出征时,皇帝和诸将约定了日期在鹿浑谷会集。刘洁因自己的计策未被采用,想阻止诸将,便改动了诏书上所规定的日期。到了约定的日期,各位大将都没到鹿浑谷。这时候,敌兵大乱,景穆帝打算带兵去袭击敌兵,刘洁不让他去。军队在鹿浑谷停留了六天,诸将还未到达,贼兵已逃远了,他们追到石水,没追上就回兵了。部队到达大漠中间,粮食已尽,士兵死了很多。刘沽暗地里派人骚扰部队,趁机劝皇帝抛弃军队,带少数人轻装而回。皇帝不接受刘洁的建议。刘洁把这次军队出征失利的原因上奏皇帝,把罪过归于崔浩。皇帝说:“诸将在约定日期未到,罪在他们,怎么在崔浩呢?”后来刘洁更改诏书上的日期的事被揭发出来,当皇帝到五原时,就把刘洁幽禁起来。

太武帝这次出征时,刘洁曾私下对他的亲信说:“如果这次出师不利,太武帝不能回来,我应当立为乐平王。”刘洁又向右丞张嵩询问谶书,他问:“刘氏应当统治天下,以继魏国,不知有我名姓没有?”张嵩回答说:“有姓而无名。”(皇上)于是穷追查证,搜查张嵩的家,找到了那本谶书。刘洁和南康公秋邻、张嵩等都被夷灭三族,死的有一百多人。刘洁身居要职,朝廷内外都怕他,对他侧目而视。刘洁的家被抄没,抄出家产巨万。太武帝十分后悔和气愤,每次说起刘洁便咬牙切齿。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