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我们把战时 * * 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 ] A.国内外

题型:选择题

题目:

我们把战时 * * 主义政策称为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非常时期”是指[ ]

A.国内外敌人进攻苏维埃 * *

B.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武装暴动

C.自然灾害严重导致经济危机

D.与德签订苛刻和约退出一战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1/cd4b6a9d4184d60248a574c07790ad5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数据流图解析: 数据类是指支持企业所必要的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即数据按逻辑相关性归成类,这样有助于企业的数据库的长期开发。BSP方法一般是通过分析过程数据类的组合而得到数据流图,从而可以获得系...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记叙文阅读(14分)

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  朱 晖 

①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举行签名售书。

②虽然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您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一本盗版书:书的纸张十分粗糙,里面的内容更是错字连篇。定睛再看看他,衣衫单薄,笔直地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面部表情战战兢兢。不用猜,这一定是个家境贫寒的学生。

③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 无疑是对盗版书籍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这对于一个贫穷的学生来说,自尊将会受到严重伤害。踌躇了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1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了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时,记者又随便和她聊了几句。 

④“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 

⑤“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而且号召大家共同抵制。”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⑥“如果有人非常喜欢您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的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

⑦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您的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希望您有空时务必拆开看看。”

⑧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好好拜读的。”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着这样一段话:“感谢您当年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但是也令他惴惴不安,深感有愧于您。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敢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的),他整整三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了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⑨“他想蒙混过关,但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几乎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因为内心深处总有一股清泉滋润着他;从此,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因为他不能辜负了您最动人的微笑。毕业后,他感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体味过艰辛,但从没想过放弃,因为他还亏欠您一句‘对不起’。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关注弱者,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书交还给您处理……看到信的署名,想必您应该知道我是谁了。”

⑩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自己对盗版的态度,但我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11年。

○这个记者就是我。

小题1:“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轻轻地道了声谢,迅速抽身离去。”句中的加点词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小题2:为什么说作家的微笑是“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微笑”?(3分)

小题3:从文中任选一句你最喜欢的句子摘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小题4:标题“终于可以说声对不起”有哪几个方面的含义?(2分)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壅塞

  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宰焉。戎主大喜,以其故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未擒则不可知,已擒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後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於是报於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於他国。夫登山而视牛若羊,视羊若豚,牛之性不若羊,羊之性不若豚,所自视之势过也。而因怒於牛羊之小也,此狂夫之大者。狂而以行赏罚,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凡说之行也,道不智听智,从自非受是也。今自以贤过於尧舜,彼且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选自《吕氏春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自至则/堵塞

B.秦缪公遗之女乐二八与良焉/奴隶

C.不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注意

D.所自视之势也/错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亡国主不可以直言/上有六龙回日高标

B.戎主大喜,其故数饮食/因为长句,歌赠之

C.有先夫死者死/彼胡可以开说哉

D.王视齐寇/子寡人令太子如尧乎?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具体表现亡国之主不听劝阻和及其后果的一组是(    )

A.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扞弓而射之戎主醉而卧於樽下,卒生缚而擒之。

B.宋王又怒诎杀之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C.子无辞也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D.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缪公用计让戎主丧失警惕而找准时机偷袭少数民族戎。戎主不听身边人的劝告,中了圈套而被生擒。

B.宋王不分忠 * * ,听信佞臣的话,竟然次次处死报告实情的侦查人员。逼得一人报告假军情而获得奖赏。

C.齐王自高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华超过尧舜。

D.齐宣王喜爱射箭,但箭术无长进,原因是佞臣奉承他,讲假话,使其不知自己拉弓所用的真正力气大小。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相关句子断句。

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道闻,而善无自至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必不入,不闻存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