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政府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131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市民啦! 我家承包的土地自愿流转给集体统一经营,每亩补贴我们青苗费4880元, 以后每年按照亩产1000斤粮食的市场价补偿我们。村里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一些现代农业项目,经营赚了钱,我们可以分红。这些项目优先从村里招聘劳动力,我儿子就可以回来打工,离我们更近了。以前大家都出去打工,地荒在那里,流转以后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们又能从中受益,对村里经济也有好处。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是17年前盖的,已经破旧了。根据农民转市民的政策,房了拆迁以后,会补偿给我们两套75平方米的楼房,新房子离这不远,政府承诺我们明年9月搬家。 最高兴的是变市民以后,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像我们这样的老人,一次性缴4320元钱,男的从60岁起,女的从55岁起,就可以每个月领156元养老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2)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农村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建立城乡均等的社会保障制度等。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和集约化经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等。 该题考点是《邓 * *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具体考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等,同时该题也是时政热点问题。该题有两问:(1)第一问要求结合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简述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二,现阶段我国关注和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条件、紧迫性和意义。(2)第二问要求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理论政策和实践相结合,也就是把背景材料中该示范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验措施,同相关原理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一段时间以来,“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直是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