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列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将本组待鉴别的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题目:

利用化学实验可以鉴别生活中的一些物质。下列中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不能将本组待鉴别的物质都区分出来的是 [ ]

     待鉴别物质                             鉴别方法

A.  硬水. 软水                              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N2. O2. CO2. 空气                   用燃着的木条检验,观察木条燃烧情况

C.  棉纤维. 羊毛纤维. 涤纶           闻燃烧产生的气味,观察燃烧情况和灰烬

D.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加水,测其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0/f21338834a715049bdcdf64d765c795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示例:人物:林冲、鲁智深;故事: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直面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汪品先  

  ①华夏文化有着历史上的辉煌,但在深层次里存在着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阻碍科学创新的因素很多,有物质上的、文化上的;但根子还在文化,这是科学创新的土壤。每个民族都有一种说不大清楚却又无所不在的特征,往往习惯到不能自察,只有和别的民族比较才能发觉,但又深入血脉之中,好比文化细胞里的基因;虽经千年流散,性格鲜明依旧。创新文化就是属于这种层面的东西,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得向这样的深层次里反思。

  ②如果拿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为东西方文化源头的代表进行比较,孔子谈的主要是社会现象、人际关系;而亚里士多德从物理学到生物学都有兴趣,现代科学之产生于西欧,不无文化历史原因。自然科学的产生,源自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不是为了实用。但这种兴趣在中国古文化里比较淡薄。中国人感兴趣的,一种是儒家之道,另一种是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只为实用服务,“为科学而科学”是受批判的。这种重实用、轻精神的科学观容易导致浮躁、肤浅。科学____是生产力,____是文化,对科学有如痴如醉的热爱,____会有不屈不挠的探索和创新。

  ③东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区别在于“权威崇拜”。基于农耕经济的华夏文化,特别主张尊师敬祖,学子的任务在于“替圣人立言”,只需引据“子曰”“诗云”,并不要求科学论证。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正好背道而驰。如果在学术上只会师承、“紧跟”,对国内外权威唯马首是瞻、看脸色行事,创新就无从谈起。

  ④近百年来中国经历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反复,又对创新形成了新的障碍。170年前的鸦片战争,逼出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的讨论。与之伴随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我国百年来快速、频繁的文化反复,“尊孔”和“批孔”就是一例。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会像我们那样在如此短暂的历史时期里,对自己的主流意识全面否定和再否定,让是非、善恶的概念,如此频繁地经历180度的翻转。反复过多的后果,一方面是文化支柱的损坏和精神信念的丧失,另一方面是外来文化和低俗文化的泛滥。历史表明,文化多样性才是创新的最佳环境,相互交流而又相对独立,对外开放又保持特色,例如春秋战国时的中国,或今天的西欧。当今世界在文化上的一边倒,并不见得是好现象。

  ⑤随着亚洲经济的复兴,东方传统文化的国际地位将被重新确定,但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答案在哪里。在新条件下对传统古文化作重新认识和“信息挖掘”,是中国创新路上的“法宝”之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这固然不利于早期分析科学的发展,但对于今天的系统科学整合研究,这种思维方式有没有优势可以发扬

  ⑥而中国的当今文化中,也包含着许多不利于科学创新的因素。文化反思,已经成为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必须提上日程的国家大事。当今的中国,正处在令全世界同行羡慕的科学春天。然而要使科学投入变为科学创新,不但要有规划,还要有推进创新文化的系统举措。

  ⑦科教和文化单位,对创新文化最为敏感。导向最重要,学校的特色各有不同,但决不可以去培养扭曲了的“社会人”。担负着科技传播责任的媒体,不少却患有趋同和广告化的通病,把科学家当模特儿宣扬,把研究成果当商品炒作,这种陋习有待主管单位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加以纠正。从文化角度发展科学,重要的发力点在于科普的质量。在知识爆炸的今天,迫切需要将科学进展用非专业的语言进行传播。其中的关键在人。

  ⑧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会是一个各地齐步走的过程。德国以“科学城市”的评比来促进科普,中国能不能也提倡建设创新型城市?举例说,“海派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果能重新定位、去芜存菁,上海能不能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

  ⑨总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是和建设小康国家一样具有历史意义、而又不可分割的宏伟目标。那时候的中国不单是经济腾飞,而且在精神上一扫暮气旧习,新意盎然地挺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这将是多么令人振奋的前景!

1.第①自然段中加粗的词语“这样”在文中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段空格处填入最合适的选项(   )

A.不但/更/就

B.不但/更/才

C.既/又/就

D.既/又/才

3.本文主要从_______和_______两个角度“直面”我国科学创新的文化障碍。

4.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②段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作比较,阐明了古代西方文化优于东方文化的观点。

B.作者认为,是否重视“技术应用”和“权威崇拜”,是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标尺。

C.第④段以“尊孔”和“批孔”的例子来证明我国近代文化主流意识曾屡遭颠覆。

D.文章结尾论证了创新型国家和小康型国家的关系,认为两者目标其实是一致的。

5.从议论文语言讲求准确、严谨的角度,分析第⑤段画线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⑧段作者提出上海要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先行一步”,请你为上海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