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也。其先过江居豫章建昌县。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奉兄如事父。豫章太守范宁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续之年十二,宁受业。居学数年,通《五经》并《纬候》,名同门,号曰“颜子”。既而闲居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征命,谓之“寻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余累宜绝,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刘毅镇姑苏,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高祖之北讨,世子居守,迎续之馆于安乐寺,延入讲礼,月余,复还山。江州刺史刘柳荐之高祖,曰:“窃见处士雁门周续之,清真贞素,思学钩深,弱冠独往,心无近事。性之所遣,荣华与饥寒俱落;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濯缨儒官,亦王猷遐缉。臧文不知,失在降贤;言偃得人,功由升士。愿照其丹款,不以人废言。”俄而为太尉掾,不就。

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每称之曰:“心无偏吝,真高士也。”寻复南还。高祖践阼,复召之,乃尽室俱下。上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射于矍圃”三义,辨析精奥,称为该通。续之素患风痹,不复堪讲,乃移病钟山。景平元年卒,时年四十七。通《毛诗》六义及《礼论》、《公羊传》,皆传于世。(《宋书·隐逸传》有删改)

注: ①王猷(yóu):王道。 ②臧文:春秋时鲁卿,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 ③言偃:孔子晚年的学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续之年十二,宁受业       诣:到……去

B.名同门             冠:位居第一

C.俄而为太尉掾,不就       辟:升官

D.高祖践阼             践阼:登基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都体现周续之是“高士”的一项是(  )

①续之年八岁丧母,哀戚过于成人 ②于郡立学,招集生徒,远方至者甚众

③遂终身不娶妻,布衣蔬食 ④命为抚军参军,征太学博士,并不就

⑤弱冠独往,心无近事 ⑥情之所慕,岩泽与琴书共远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时彭城的刘遗民在庐山隐居,陶渊明也不接受朝廷的征召,周续之与刘遗民、陶渊明一起被称为“寻阳三隐”。周续之认为无法抛弃自己的身体,但可以抛弃其它拖累。

B.周续之通过几年的学习,通晓《五经》、《纬候》和《老》、《易》,被称为“颜子”, 后来进入庐山侍奉佛僧慧远。

C.江州刺史刘柳很看重周续之,向高祖推荐他,认为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让他做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

D.周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能再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常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因为之注。(4分)

⑵高祖北伐,还镇彭城,遣使迎之,礼赐甚厚。(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常常认为嵇康的《高士传》能够写出出仕与隐居的(不同和)美好,于是给它作注。(“以”“得”“出处”“因”各1分)⑵高祖北伐,回来后镇守彭城,派遣使者迎请他,礼遇有加,赏赐很丰厚。(“还”“镇”“礼赐”各1分,句意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辟”应为“征召”。根据后面的“太尉掾”这一官职名,就可判定“辟”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考查的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即看这一词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是否讲得通,是否合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题目分析:①体现周续之的孝顺。 ②事件是范宁所为。做文言文中信息筛选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浏览六个小选项,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直接排除。最后看四个大的选择项,利用排除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题目分析:通晓的只是《五经》、《纬候》。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小题4:

题目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认为,“得”解释为能够,“出处”为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出仕与隐居,“因”为连词,解释为于是;第二句时注意“还”解释为回来,“镇”解释为镇守,“礼赐”解释为礼遇与赏赐。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周续之字道祖,是雁门郡广武县人。他的祖先渡过长江后,居住在豫章郡建昌县。周续之在他8岁时父母双亡,由兄长扶养。12岁时到郡学读书。豫章太守范宁对魏晋以来的玄学思潮大加抨击,而以儒家经典教授学子们,周续之跟随范宁受业几年,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得了一个“颜子”的美誉。后来他闲居在家读《老子》、《庄子》,《周易》这三玄,也涉猎一些佛教典籍,对儒道释三学进行比较认识,尤对老庄有心得。因而老庄思想较多地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他认为要在晋末那样腐朽的社会保持名节高志,就不能去应聘做官,更不能娶妻生子徒增累赘。因此他过着布衣蔬食的独身生活。

刘毅镇守姑苏的时候,任命续之做抚军参军,召他做太学博士,周续之都不就职。江州刺史每次邀请招待他,续之并不崇尚高尚的节操,也还同他来往。周续之常常认为嵇康的《高士传》能够写出出仕与隐居的(不同和)美好,于是给它作注。高祖北伐,世子留守京都,迎请续之,在安乐寺设立学馆,邀请他讲授《周礼》,一个多月后,周续之又回到庐山。江州刺史刘柳向高祖推荐他,说:“我私下见到雁门的隐士周续之,他为人清纯、真诚、贞顺、朴素,思想学问探究精深,二十岁就立志隐遁,内心不藏俗务,只要本性所爱好,荣华富贵和饥饿寒冷都不在乎,他所倾慕的事情,是在山岩河泽与弹琴读书中寄托高尚的情怀。如果将他提升到宰相府中任职,必定使政事和谐;如果任他为清高的儒官,也会使王道显扬。臧文仲的不明智,过失在于贬抑了贤人,而言偃能得到有用的人才,所以建立功勋,成了士大夫。望您照察我赤诚之心,不要因人废言。”不久征召续之为太尉掾,不去就职。

高祖北伐,回来后镇守彭城,派遣使者迎请他,礼遇有加,赏赐很丰厚。每每称赞他说:“心地不偏倚,不鄙吝,是真正的高士呀!”不久,又回到南方。高祖登基,再次召见他。皇上为续之在东城外设立学馆,招集学生。皇上还亲自临幸学馆,并且会见诸生,向续之请教如何理解《礼记》中三句话的含义,续之的论辩分析精辟深奥,称赞他知识广博完备。续之一向患有风湿症,不再能胜任讲学的工作,于是称病告退,住往钟山。景平元年去世,时年四十七岁。他精通《毛诗》六义和《礼论》、《公羊传》,所写的著作都在世上流传。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将下列字母重新排序.组成正确的单词写在横线上。

1. a t r n u e                                   2. o f s r e t                

3. l a e k                                        4. r r i e v                 

5. f r m a                                       6. g s s a r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经济学家以及政治哲学家之思想,其力量之大,往往出乎常人意料。事实上统治世界者,就只是这些思想而已。许多实行者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狂人执政,自以为得天启示,实则其狂想之来,乃得自若干年以前的某个学人。我很确信,既得利益之势力,未免被人过分夸大,实在远不如思想之逐渐侵蚀力之大。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A.政治家是思想家的奴隶
B.狂人执政受学理的影响较小
C.既得利益的势力易被夸大
D.思想的影响力非常大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