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用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

题型:填空题

题目:

用钢笔写字时,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为__________摩擦,推很重的木箱时常在木箱下面垫上圆木,这是用__________(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0/97929cda065ec63cd953ff61550dd79f.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式、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

  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房门开处,室中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

  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

  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 ;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

  “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 现在可  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 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b)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阔,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

  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敬地说: “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1.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件和音乐大师有关的事?请用简洁的语句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下列句子的含义、作用。

(1)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b处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在文章c处填上一句话以概括朱丹让人尊敬的精神,并找出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具体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

      (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其余。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注释:①桑怿(yì):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指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1)缚(   )

(2)走(   )

(3)善(   )

3.说说文中画线句“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受灾的民众,桑怿是如何救助的?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请你对桑怿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