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杨嗣昌,字文弱,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除杭州府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博士,累进户部郎中。天启初,引疾归。

崇祯元年,起河南副使,加右参政,移霸州。四年,移山海关饬兵备。父鹤,总督陕西被逮,嗣昌三疏请代,得减死。五年夏,擢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诸处。嗣昌父子不附奄,无嫌于东林。侍郎迁安郭巩以逆案谪戍广西,其乡人为讼冤。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

七年秋,拜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时中原饥,群盗蜂起,嗣昌请开金银铜锡矿,以解散其党。又六疏陈边事,多所规画。帝异其才。以父忧去,复遭继母丧。

九年秋,兵部尚书张凤翼卒,帝顾廷臣无可任者,即家起嗣昌。嗣昌既建“四正六隅”之说,欲专委重文灿,文灿顾主抚议,与前策牴牾。帝谯让文灿,嗣昌亦心望。既已任之,则曲为之解。乃上疏,克今年十二月至明年二月为灭贼之期,帝可其奏。

贼大入四川,朝士尤洪承畴纵贼。嗣昌因言于帝曰:“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帝知嗣昌有意左右之,变色曰:“督、理二臣但责成及时平贼,奈何以久近藉之口!”嗣昌乃不敢言。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至明年三月,嗣昌以灭贼逾期,疏引罪,荐人自代。帝不许,而命察行间功罪,乃上疏曰:“洪承畴专办秦贼,贼往来秦、蜀自如,剿抚俱无功,不免于罪。熊文灿兼办江北、河南、湖广贼,抚刘国能、张献忠,战舞阳、光山,剿抚俱有功,应免罪。诸巡抚则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劳,郧阳戴东旻无功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宜策励图功。总兵则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无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无功过。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变蛟、光先贬五秩,与大弼期五月平贼,逾期并承畴逮治。大典贬三秩,可法戴罪自赎。”议上,帝悉从之。

(节选自《明史•杨嗣昌吴姓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山海关兵备饬:整治

B.无于东林嫌:仇怨

C.帝其才异:奇怪

D.朝士洪承畴纵贼尤:指责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乡人讼冤然后践华城,因河为池

B.解散其党臣具表闻,辞不就职

C.既已任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

D.嗣昌不敢言度我至军中,公入小题3: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B.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C.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

D.文灿既主抚议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本藉以剿贼文灿/悉以资抚/帝既不复诘廷臣/亦莫言之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嗣昌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

B.中原发生饥荒,到处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

C.杨嗣昌因为其他官员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要求他人承担过错,并自荐代替他人,皇帝不答应。

D.杨嗣昌向皇帝上疏建议曹变蛟、左光先跟祖大弼限期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小题5: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嗣昌以部民故,闻于朝,给事中姚思孝驳之,自是与东林郄。(3分)

(2)熊文灿在事三月,承畴七年不效。论者绳文灿急,而承畴纵寇莫为言。(4分)

(3)承畴宜遣逮,因军民爱戴,请削宫保、尚书,以侍郎行事。(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杨嗣昌因为是本部人民的缘故,报告给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他从此跟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2)熊文灿上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有七年还不见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可是对于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人说话。(3)洪承畴本应该被逮捕,因为军民爱戴他,请求削去他宫保、尚书的官职、以侍郎的身份执行任务。

小题1:

题目分析:异:意动用法,感到惊异。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此题可根据结构分析法法判断“异其才”,“奇怪”他的才能,解释不同。应为意动。

小题2:

题目分析:A介词“替”/动词“作为;B连词,表目的/介词,用,拿;C代词,他/代词,这些;D副词,才。这是一道考核文言虚词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文灿既主抚议(陈述对象变化)所加饷天子遣一侍郎督之(解释用途)本藉以剿贼(陈述对象变化)文灿悉以资抚(陈述对象变化)帝既不复诘(陈述对象变化)廷臣亦莫言之。

小题4:

题目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文意应为: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过错,推荐别人代替自己,选项曲解文意,事件错误。

小题5:

题目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以——因为,故——缘故,闻——报告给朝廷知道,郄——产生裂痕。(2)在事——上任,效——成效,绳——纠正。(3)宜——应该,逮——被逮捕,。

【参考译文】

杨嗣昌,字文弱,湖南武陵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改任杭州府教授,提升为南京国子监博士,逐渐官至户部郎中。天启初年,他称病回家。

崇祯元年,起用为河南副使,加封为右参政,移居霸州。崇祯四年,改派往山海关整顿军备,父亲杨鹤。总督陕西时被逮捕,杨嗣昌三次上疏请求代替父亲受死,他父亲得以免除死刑。崇祯五年夏天,提拔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永平、山海关等处。杨嗣昌父子不依附宦官,跟东林党人没有仇怨,侍郎迁安郭巩因为逆案被贬职发配到广西,他同乡的人为他伸冤。杨嗣昌因为是本部人民的缘故$报告给朝廷知道,给事中姚思孝反驳他,从此跟东林党人感情上产生裂痕。

崇祯七年秋天,授职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事事务,这时中原发生饥荒,到处都发生暴乱。杨嗣昌请求开采金银铜锡矿,以解散这些流民暴徒,又六次上疏陈述边防事务,多有所规划、谋议。皇帝对他的才能感到惊奇,因为父亲丧礼离职,又碰到继母去世,因此在家乡呆了一段时间,

崇祯九年秋天,兵部尚书张凤翼死,皇帝环顾廷臣没有可以担任此职的人,就起用在家居住的杨嗣昌,杨嗣昌在上书以四地为主、六地为辅的“十面之网“的主张后,想专门将重要职位交给熊文灿,熊文灿却主张招抚,跟前面的策略相矛盾,皇帝责怪熊文灿,杨嗣昌也在心里埋怨他,但既然已经任用了他,就歪曲事实为他辩解,于是上疏,限定今年十二月到明年二月为消灭盗贼的期限,皇帝同意他的报告。

这时,农民军大批进入四川,朝臣们指责洪承畴放纵盗贼,杨嗣昌于是对皇帝说,熊文灿上任只有三个月,洪承畴有七年还不见成效,议论的人对熊文灿的过失急于纠正,可是对于洪承畴放纵敌人却没有人说话。皇帝知道杨嗣昌有意袒护他,发脾气说,总督、 * * 二臣只能责备他们及时平定盗贼,怎么能拿时间的长短作为借口,杨嗣昌才不敢说话,熊文灿既然主张招抚$追加的粮饷由皇帝派一名侍郎监督,本来是用来剿抚农民军的$熊文灿全部将它用于招抚,皇帝既然不再斥责他也就没有人提这件事,

到第二年三月,杨嗣昌因为消灭农民军的期限已过,上疏承担过错,推荐别人代替自己,皇帝不答应,命令他检查行动以查明功罪。杨嗣昌于是上疏说洪承畴专门对付陕西盗贼,盗贼在陕西、四川之间往来自如,剿灭、招抚都没有功劳,不能免除他的罪责,熊文灿同时对付江北、河南、湖广的强盗,招抚刘国能、张献忠,在舞阳光山打仗,剿灭、抚都有功绩,应该免于处分。各巡抚之中,河南常道立、湖广余应桂有功绩,陕西孙传庭、山西宋贤、山东颜继祖、保定张其平、江南张国维、江西解学龙、浙江喻思恂有功劳,郧阳戴东、无功也无过、凤阳朱大典、安庆史可法应该鞭策鼓励他们立功,总兵里面河南左良玉有功,陕西曹变蛟、左光先没有功、山西虎大威、山东倪宠、江北牟文绶、保定钱中选有劳无功,河南张任学、宁夏祖大弼没有功也没有过,洪承畴本应该被逮捕,因为军民爱戴他,请求削去他宫保、尚书的官职、以侍郎的身份执行任务,曹变蛟、左光先降五级官,跟祖大弼一起以五个月为期,限定他们平定盗贼,超过期限连同洪承畴一起逮捕法办,朱大典降三级官,史可法戴罪立功,建议提交上去后,皇帝全都同意了。

试题推荐
题型:写作题

开放作文。

     请根据下面提示,写一篇短文。词数不少于50。

     In your spoken English class, your teacher shows you the following picture. You are asked to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explain how you understand i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