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汉译英 1、—你们有红色毛衣吗? —Do you have this swea

题型:翻译题

题目:

汉译英

1、—你们有红色毛衣吗?

      —Do you have this sweater  _____   _____?

      —有。你试试这一件。

      —Yes. Try this one, please.

2、我们正期待着暑假的来临。

      We're  _____    ____ ______ the coming of summer holiday.

3、看看这些数字,你就知道我们家乡的巨大变化了。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these figures and you'll know the great changes of our

hometown.

4、穿蓝色外套的那个孩子是谁?

      Who is the boy that      ____ a blue overcoat    _____ over there?

5、—周末去游泳怎么样?

      —What about                            this weekend?

      —好主意。

      —Good idea.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0/83ae65fc7ceb7a11d749423daf07c06d.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C题目分析:人体内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选项A正确;体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器官之间的流动过程,肺循环是指血液在肺与心脏之间的循环途径,所以体循环要比肺循环的范围大,选项B正确;肺循...

试题推荐
题型:填空题

、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还能与盐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氧气)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                 

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列图1、图2、图3中选择        

(2)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装置中导气管上的胶皮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3)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净化导入的纯净且干燥的CO2。其中,A装置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B装置的具体功能是                       ,其瓶内液体应是___________  

(4)为了确定CO2跟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最后还要采用的验证实验操作是______。

(5)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          

(6)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7)某潜水艇上有4人,如果每人每小时消耗的氧气在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体积为50L,则该潜水艇中每天需要过氧化钠多少千克?(已知:在上述温度和压强条件下氧气的密度为1.5g/L)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材料1最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对中国网民规模及结构特征、互联网基础资源、网民互联网应用状况、手机网民结构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8.3%,较2011年提升4个百分点;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0—29岁群体互联网使用率保持高速增长,已接近高位,30-39岁群体使用率逐步攀升,将成为下一阶段增长主力,50岁以上高龄人群使用率变化较小;在学历方面,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互联网使用率超过90%,已近饱和。信息化时代,网络可以帮助人们快捷地了解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它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材料2当前,谣言一词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续军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网络谣言比口传谣言危害更大,且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有关负责任指出,互联网健康发展,影响社会秩序,必须依法依规予以查处,绝不允许编造和传播谣言的歪风在网上蔓延,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制止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切实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营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2012年4月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出倡议,呼吁互联网行业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网络谣言传播。倡议书说,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希望互联网业界采取有力措施抵制网络谣言,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动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材料3网络谣言通过捏造某人某事,借此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情绪,唯恐天下不乱,制造一种人为的恶意和紧张气氛,此种无中生有的虚拟设疑,不仅是对假定人的伤害,而且是对网民情绪的误导,有意挑起社会矛盾,引起矛盾的激化,同事也对社会的价值取向肆意诋毁,引起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进行围观,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谣言的可怕,就在于扰乱视听,网络的虚拟性使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加上网民在大量信息面前极易产生从众心理,盲目追逐和猎奇,往往无意的称谓谣言的散播者和炒作者。材料4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强烈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泄露事故。谁也没有想到这起严重的核事故竟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令人乍舌的抢盐风波。从3月16日开始,中国部分地区开始疯狂抢购食盐,许多地区的食盐在一天之内被抢光,期间更有商家趁机抬价,市场秩序一派混乱。不久有专家出来辟谣:通过使用食盐达不到防辐射的目的,因为食盐中的碘含量很低,国内食盐主要是矿盐,海盐比例很低,而且这部分海盐也基本不可能受到来自日本方面的影响。随后,抢盐风波得以平息。材料52010年1月14日,年仅15岁的美国少女菲比一普林斯因不堪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和网络上遭遇语言暴力在家中上吊自杀。普林斯2009年从爱尔兰移居美国马里兰州的南哈德利市,在当地高中因为颇受男生欢迎遭到学校两伙女生的欺负。在其Facebook主页上,有同学留下大量污秽的不实留言,这给初来乍到的普林斯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再一次放学途中被同学将易拉罐丢在脸上后,普林斯在家里上吊,结束了生命。普林斯死后,全国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大力推进实名制。公司CEO马克一扎克伯格在多个场合强调,尽管此举可能会招致反对者的批评,但为了制止网络犯罪,Facebook将坚决推动实名制。材料62008年6月5日8时左右,成都市一辆公交车在川陕立交桥处起火燃烧,造成25人当场死亡。10时40分,成都市政府在事故现场现场附近召开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公布遇难人数,回应公众舆论对人员伤亡情况迫切知情的诉求。下午2时50分,市政府召开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强调驾驶员曾“号召附近群众参与救援”,回应了公众舆论对驾驶员是否逃离现场的质疑。晚上11时20分,市政度召开第三次新闻发布会,认为“车内燃烧的汽油并非来自公交车”,回应了公众舆论对起火原因的质疑。6日下午5时,市政府召开第四次新闻发布会,详细通报了燃烧公交车和驾驶员信息,回应了公众对驾驶员背景的质疑。6月7号晚上11时,市政府召开第五次新闻发布会,公布事故初步调查结果,回应了其他一些质疑。成都市政府通过五次新闻发布会,及时有针对性地发布信息,回应公众的质疑,发布的信息在网上广泛传播后,有效驳斥了流言,稳定了网民情绪,掌握住舆论,稳定了事态。材料7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条例》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政府应当主动公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争睹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材料8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发布网络成文法的国家,美国最近发布报告称“数字世界将不再是一个没有法律约束的疆域”我国刑法对以造谣等方式煽动颠覆国家 * * ,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的虚伪事实,编造恐怖信息等行为也作出有关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利用互联网造谣、诽谤、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材料9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管理部门关闭了16家造谣传谣网络,6名造谣者被拘留,一系列净化网络环境的举措深受各界的支持与欢迎。连日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都举行了专题研讨会或小组讨论,师生们认为,在网络上表达意见不仅是个人的事,而且关系到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要坚守社会责任感,决不能因自己的不慎之言,不当之举,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危害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不听,不信,不传谣言要从自己做起。同时,还得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阻止谣言传播。

依据上述材料,以“遏制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为题,写不少于500字的短文(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20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