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车千秋,本姓田氏,其先齐诸田徙长陵。千秋为高寝郎。会太子为江充所谮亡,久之,千秋上急变①讼太子冤,曰:“子弄父兵,罪当笞;天子之子过误杀人,何罪哉!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是时,上颇知太子惶恐,无他意,乃大感,召见千秋。谓曰:“父子之间,人所难言也,公独明其不然。此高庙神灵使公教我,公当遂为吾辅佐。”立拜千秋为大鸿胪。数月,遂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千秋无他材能术学,又无伐阅功劳,特以一言寤意,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千秋为人敦厚有智,居位自称,逾于前后数公。初,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群下恐惧,思欲宽广上意,尉安众庶。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劝上施恩惠,缓刑罚,玩听音乐,养志和神,为天下自虞乐。上报曰:“朕之不德,始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朕日一食者累月,乃何乐之听?痛士大夫常在心,既事不。虽然,巫蛊始发,诏丞相、御史督二千石求捕,廷尉治,未闻九卿、廷尉有所鞫也。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以及敬声之畴、李禹之属谋入匈奴,有司无所发,令丞相亲掘兰台蛊验,所明知也。至今余巫颇脱不止,阴贼侵身,远近为蛊,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书曰:‘毋偏毋党,王道荡荡。’毋有复言。”

后岁余,武帝疾,立皇子钩弋夫人男为太子,拜大 * * 霍光、车骑 * * 金日磾、御史大夫桑弘羊及丞相千秋,并受遗诏,辅道少主。武帝崩,昭帝初即位,未任听政,政事一决大 * * 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每公卿朝会,光谓千秋曰:“始与君侯俱受先帝遗诏,今光治内,君侯治外,宜有以教督,使光毋天下。”千秋曰:“唯 * * 留意,即天下幸甚。”终不肯有所言。光以此重之。每有吉祥嘉应,数褒赏丞相。讫昭帝世,国家少事,百姓稍益充实。

千秋为相十二年,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车千秋传》,有删改)

【注】①急变,指事关重大的紧要奏疏。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罪哉当:判罪

B.乃大感寤:通“悟”,醒悟

C.既事不咎:过失

D.使光毋天下负:辜负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车千秋“敦厚有智”的一组是

①臣尝梦见一白头翁教臣言   ②旬月取丞相封侯,世未尝有也

③谨谢丞相、二千石各就馆   ④乃与御史、中二千石共上寿颂德美

⑤唯 * * 留意,即天下幸甚   ⑥并受遗诏,辅道少主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千秋上奏书为太子申诉冤情,武帝看了车千秋的上书,认为是高庙的神灵让他来开导自己,于是立即封车千秋为大鸿胪,不久又任命他为丞相。

B.车千秋看到武帝对太子一案无法释怀,群臣为此都提心吊胆,就想使皇上宽心,并安慰广大吏民,和御史、中二千石一起给武帝祝寿,赞颂他的美德。

C.左丞相和贰师 * * 暗中谋逆作乱,巫蛊之祸殃及士大夫,武帝经常在心里为那些死去的士大夫哀痛,为此几个月才吃一顿饭。

D.每当国家遇上吉祥嘉应出现,车千秋都会受到褒奖赏赐。直到昭帝去世,国家少事,百姓逐渐富裕充实。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千秋始视事,见上连年治太子狱,诛罚尤多。(5分)

(2)朕愧之甚,何寿之有?敬不举君之觞!(5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20/24710c4e262a80cf95ed0d98a9270738.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水从高处落下时,水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水的速度变大,水的动能增加,在此过程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故答案为: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