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

题型:论述题

题目:

(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cc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构想了工厂遍地、机器轰鸣、高楼大厦矗立城乡、火车轮船繁忙往返的现代化景象,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材料二 2012年1 1月29日,中 * * * * 习 * * 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 * * 伟大复兴,就是中 * * 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翻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 * 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11月20日)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4分)

(2)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为什么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 * * 伟大复兴的目标。(12分)

(3)为早日实现“中国梦”,更好履行文化职能,请给政府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4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9/b98156211da0ff2e6562bd91ddaf4d2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