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题型:多选题

题目:

对一定量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的体积是所有气体分子的体积之和

B.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气体的温度就越高

C.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大量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

D.当气体膨胀时,气体分子之间的势能减少,因而气体的内能减少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8/32c04954a738c0ca0f8e80d265c626c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瞩”  致意,引申为劝酒  (2)“凭”  乘   (3)“缭”盘绕

试题推荐
题型:多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患儿,男,7岁,因四肢无力1天入院。入院前1天,患儿起床后感乏力,站立行走困难,并迅速加重,累及双上肢,不能端碗,声音变小,饮水呛咳。病程中无排尿及排便障碍,无头痛、呕吐及视物模糊,无惊厥及意识障碍,无发热,病前2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体检:T37℃,R30次/min,HR100次/min,神清,对答切题,声音嘶哑,咽反射减弱,双侧呼吸动度减弱,双肺散在痰鸣音,心腹无异常,四肢肌张力低下,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2级,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膝腱反射未引出,颈抵抗,双侧克氏征阳性,双侧巴氏征阴性,无感觉障碍。

其血电解质正常,血气分析示轻度低氧血症,经上述处理后喘息好转,但在治疗中患儿突然再次出现呼吸困难,考虑诊断()

A.气胸

B.纵隔气肿

C.脓胸

D.肺大泡

E.肺不张

F.肺气肿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宇,完成以下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藏文是松赞干布时代由吞弥,桑布札仿照古代梵文创制的,出现在距今1300年左右。考古专家最新研究发现,藏族有文字的历史可能不止1300年。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藏工作队负责人赵慧民介绍,考古工作者在距今已有1275年历史的西藏朗县列山墓群中发现长1米左右的条形木构件,上面有用墨写的单个字母。这些字母与现代藏语中的元音字母相似,字体较为[ ]。
赵慧民猜测,木构件上的文字是区别于吞弥·桑布札所创文字的另一种成熟文字。他说,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可能就有了自己的文字。
西藏文献中多见吞弥·桑布札创造文字的说法,可《善逝佛教史》中记载:“参据蕃语实际,乃创三十字母及四元音”,专家据此推测藏民在吞弥·桑布札之前,已经在使用文字了。
赵慧民说,藏文是藏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并不只是个人的创作。早在吞弥·桑布札创造现今通用的藏文前,藏族文字可能就已发展到一定水平,到了吐蕃时期则在字体、文法、发音上经历了较大变化。与他观点相似的还有西藏著名民俗学家、西藏大学客座教授赤烈曲扎。他说,在西藏原始宗教——苯教教徒撰写的大量史书中,藏文起源被认为距今4千年以前。当时人们使用一种叫“玛尔文”的文字。另外,苯教初期还使用一种叫象雄文的文字。据该教典籍记载,苯教的创立至少已有8000年历史。
他说,“玛尔文”当时仅在王室成员间和祭祀中使用,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导致最终消亡;松赞干布时期“崇佛灭苯”,几乎烧掉了所有苯教经文,象雄文字最终也成为千古之“谜”。
另据考古发现,吐蕃时期的石碑、敦煌出土的藏文史书、钟文中有很多文字也与吞弥·桑布札创造的文字写法不同。
赤烈曲扎说,如果吞弥·桑布札之前没有文字如果仅靠口头相传,史书对吐蕃时代前苯教、42个部落以及松赞干布之前32代赞普的历史不可能记载得那么详尽。语言和文字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吞弥·桑布札创字的说法“不符合社会发展的事实”。
他认为,出于宗教派别斗争和对佛教的崇拜,藏族先辈们认为藏族文字是从吞弥·桑布札创字的传统认识,事实上,现代藏文很可能是吞弥·桑布札在梵文和已有藏族文字基础上,进行了创造、补充和整理完善的。

根据原文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象雄文字仅在王室成员间和祭祀中使用

B.松赞干布时期“崇佛灭苯”导致了象雄文字的失传

C.在列山墓群中发现的文字是吞弥·桑布札所创的一种成熟文字

D.早在吐蕃时期,藏族就有了自己成熟的文字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