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

题型:选择题

题目:

下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养羊业“牧区繁殖,农区育肥”生产模式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该生产模式

A.主要是依靠降水发展种植业

B.夏季农业区向牧区提供牧草

C.既发展种植业也发展畜牧业

D.畜产品由牧区直接进入市场小题2:随着该模式的推广

①农牧业实现了良性发展  ②草原载畜量有极大提高  ③城市会有大量人口迁入  ④牧区抵御灾害能力增强  ⑤农业生产更适应市场变化⑥吸引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①④⑤⑥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7/3c29cc1a0e03027b87a96d731847172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解:(1)物体受力如图所示在x轴方向对物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在y轴方向由平衡条件得:又因为:联立以上三式代入数据解得:2.6m/s2 (2)设经过2s时的速度为v1m/s,由匀变速运动公式得:m/s 撤去F后,据牛顿...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①一个春光融融的日子,我到郊外踏青,目光凝聚在一株红得惊人、艳得惊人的玫瑰花上时,我一下怔住了,心灵里泛起阵阵的震颤。

       ②那是我们中 * * 在血水中艰苦跋涉的年代。在一次破袭战中,我们的一位诗人被敌人的炮弹炸得遍体鳞伤,生命垂危。我们从火线上把他抢救下来,运到峡谷边一间房里。那天也像今天一样,是一个透明而闪亮的春天。他安详、平静,没有一声呻吟,只是凝望着窗外,深深地流露出一种爱恋、渴望,而又无限惋惜的神情。我知道诗人在用最后的生命拥抱春天。我内心十分悲痛,但我能做什么呢?为了满足他的心愿,我便拔步奔出,在芳草萋萋的山地里寻到一朵白色的野玫瑰,又顺手投了一把鲜灵的青草,扎成一束带了回来。我先将玫瑰花放在他胸前,殷红的鲜血把花朵映得通红,像团火一样发亮。但是这并没有引起他的反响,只是当他看到一束青草时,脸上才浮起一阵近乎欢乐的战栗,两眼骤然涨满泪水,一下把青草紧紧攥在手中……就在这时,生命的光泽从他脸上渐渐消逝了、消逝了,只见他的嘴唇在蠕动。我将耳朵凑到他的嘴边,怎样也没有听清他最后的话语。

       ③今天当我想到这里,那种陶然一醉的赏花的心情便骤然消失了。我急速奔回家中,从书柜深处找到那本发黄了的笔记本,那里还夹着一朵枯干的玫瑰,正是我从诗人身上留下的血染的红玫瑰,它似乎还有鲜明的光泽,映红了整个书页,我又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突然间,一个思念像闪电在我脑际倏地一亮:诗人在最后的瞬间,灵魂里飘荡的不是玫瑰而是青草。诗人对青草为何那样钟情?是不是因为无数战友曾经把鲜血流洒在青草上,把生命倾注在青草上,而青草便蘸着血和生命生长了呢?爱因斯坦说:死是永恒的自由。这诗人的永恒的自由是寄托在青青芳草之上吗?而那时,我满心依恋着留下的却偏偏是玫瑰。人生,会有多少难以弥补的遗憾呀!我感到脸上有泪水濡濡而下,仿佛有一种圣洁的灵光在我面前照亮。刹那间,我进入了类似祈祷的心境:在玫瑰和青草之间,我选择了什么呢?如果有朝一日玫瑰花能像青草一样漫山遍野、如火如茶地覆盖了地球上每寸土地,那时人间的生活该是何等轻盈,何等美丽!

       ④今年我还将踏青去,不过,在我虔诚的心里,最珍贵的,将不再是吐艳的玫瑰,而是含情的芳草了。

1.从表达方式的侧重点看,这篇文章属于                         散文。

2.从第③段可以看出,诗人临终前对青草那样钟情的原因是:这青草不但凝聚着                              ,而且寄托了诗人的                                           

3.对文章第①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B.概括全文内容

      C.交代背景,烘托人物  

      D.点明本文题意

4.对本文主旨理解正确的两个选项是 [ ]

     A.用象征手法,歌颂无数烈士甘献青春的伟大精神。

     B.记踏青经过,抒发作者对艰苦跋涉年代的特殊感情。

    C.忆战争生活,表达作者对当年误解诗人心愿的忏悔之情。

    D.借青青芳草,寄托作者对生命、自由、理想的绵绵情思。

    E.以对比描写,说明玫瑰与青草相比显得不足珍贵。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