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 * 期间,国家 * * 刘 * * 在 * * 被批斗,最终被迫害致死,这充分反映() A

题型:

题目:

* * 期间,国家 * * 刘 * * 在 * * 被批斗,最终被迫害致死,这充分反映(  )

A.当时党内斗争严重

B.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在当时遭到严重的践踏

C.文化事业收到摧残

D.我国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7/142bf3ec8ffae3a2f027743b03bac2b7.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0×1.84×98%98mol/L=18.4mol/L,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浓硫酸的体积为xmL,所以xmL×18.4mol/L=100mL×3mol/L,解得:x≈16.3,故应选择20mL的量筒,故...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6分)

一盒饭的能量(王祖远)

①这是城市里的一个贫民家庭。不足50平方米的小商品房,母亲没有工作,父亲给一家小工厂打工,还兼做家政工,儿子刚上中学。

②儿子跟风,看见别的同学有足够的零花钱,他也常常以文具费为借口,死皮赖脸地朝家里要钱。父亲是个宽厚人,虽然有时也觉得儿子在撒谎,但却不好意思揭穿他,结果把一天的辛苦钱全给了他。因为住房按揭,一家四口每天的开支,父亲不得不夜以继日地工作。但对于这一切,儿子却浑然不觉,好像年轻人挥霍天经地义。

③为了省钱,并让儿子吃上学校的食堂,父亲从没有叫过外卖。母亲每天给他做好盒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后来,家庭经济实在入不敷出了,儿子也改为带盒饭。母亲做什么,父子俩带什么。

④父亲发现,他每天的饭菜都是土豆番茄汁。番茄汁直接铺在饭上,盖上盖,吃饭时,把盖翻过来横在边上,再把饭上的番茄汁移到盖上,于是压着番茄汁的那一层饭就变成了浅红色,那是父亲最爱吃的。只是,天长日久,父亲也吃腻了,想要换换口味,想想,只那条件,也就罢了。

⑤有一天,结束了上午的工作,像平时一样,父亲习惯地从包里取出饭盒,打开盖一看,他倒吸了一口气:装菜的夹层里放着酱汁牛肉,炒香肠,烤蛋,还有莴巨。父亲吃惊地张大嘴,愣了老半天。接着打开装饭的夹层,更是惊讶的不得了:米饭上,紧紧地铺着一层黑色的海苔。

⑥海苔便饭,那还是20年前母亲在世时曾经享用过的美味了,现在再看到,父亲的眼眶不由热了起来。

⑦这天,父亲一整天都感到热乎乎的。回家的路上,他还用当天做家政的钱在路旁买了4个很贵的甜瓜。然而,走到大门边时,他听到了儿子发脾气的声音:“那样的饭菜,打发猪啊?”

⑧父亲不由有些火了,海苔便饭,这样美味的饭菜都不能吃,还要吃什么?他正想要进屋,却听到了母亲的声音:“儿呀,是娘把你的饭盒跟你爸爸的搞错了。”这时,父亲才发现儿子那盒原封未动带回家的盒饭——土豆番茄汁下,铺一层浅浅的红色。母亲看了看他,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但儿子的脸上,却满现着愧色。

⑨从此,儿子发生了变化,再也不伸手向家里要钱了,讲话虽然还很粗野,但话语中却隐含着柔情。

⑩跟以前一样,父亲还带着土豆蕃茄饭,儿子也主动要求带土豆番茄饭。儿子说:“同样都是饭嘛,有啥不能吃呢?”但父亲明白,是那盒拿错了的饭菜,让儿子变得懂事多了。那盒饭中,有浓浓的亲情。    (选自2007年第4期《青年博览》)

小题1:阅读全文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主要内容。(3分)

小题2:父子俩的饭盒因母亲的粗疏被“掉了包”,父子二人各有什么反应?(用文中语句回答)(4分)

小题3:第3段写到:“为了省钱,并让儿子吃上学校的食堂,父亲从没有叫过外卖。”句中划线词有何作用。(3分)

小题4:“从此,儿子发生了变化”,结合文章最后两段,说说儿子发生了哪几个方面的变化?(3分)

小题5:文中所刻画的几个人物中哪一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你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