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S省常住人口34714835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S省常住人口34714835人。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在2010年又以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面是该省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

S省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 人口数(人) 人口比重(%)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全省 36894216 100 298
A市 7115370 19.29 581
B市 3531347 9.57 2078
C市 2778508 7.53 673
D市 2503388 6.78 109
E市 8128530 22.03 720
F市 4809983 13.04 373
G市 2645549 7.17 101
H市 2559545 6.94 135
I市 2821996 7.65 210

根据以上表格,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省人口最多的是E市
B.S省面积最大的是H市
C.S省人口密度最大的是B市
D.S省人口密度最接近均值的是F市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7/0cd5c02dc83df9caed257bb2e832b4c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一个“兵”的军营

  在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里,20年前部队早已撤离,是谁还在天天吹响嘹亮的军号?

  1.7米左右的身高,黝黑的脸膛上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穿一套橄榄绿军装,腰系皮带,头戴钢盔,骑一辆军牌摩托车,威风凛凛地巡逻,这就是郭孔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老郭管理守护的兵营坐落在东水村再角山山麓,周围是连绵的丘陵和参差错落的村庄。

  老郭一家现在居住的房子,是当时部队的一处连部,周围种满了瓜菜果木,一株高高的白杨树上悬挂着一个高音喇叭;院子大门两边插着两面红旗,旁边的宣传栏上用粉笔写着“进军营,讲文明,讲礼貌”的标语以及每天播放军号的时间;院子正中的木桩上插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当地群众说,老郭每周都要举行一次奏国歌升旗仪式,有时他的一家人参加,有时附近的村干部和村民也自发前来参加。总之这里的一切设施和氛围,都保持着部队的习惯,从而使周围的村民群众强烈地感觉到:部队还在身边。

  谈起对部队和军营的情结,老郭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他的家就在军营附近的郭屋村,军营的前身驻扎着解放军某部一个炮兵团,郭孔孙从小就伴随着军号成长,耳濡目染人民子弟兵严明的纪律和拥政爱民的优良品质。当时部队的一个连与郭屋村挂钩联系,部队的领导喜欢上郭孔孙的聪明能干和做事的责任心,把他抽调到部队做木工电工,一干就是十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期,部队撤离驻地,郭孔孙跟随部队在外多年。

  到20世纪80年代末,部队委派他回到驻地看守军营,每月发给600元的生活补贴,郭孔孙于是带着老婆孩子住进了军营,开始了他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工作生活。

  一晃十五六年过去了,郭孔孙从英姿勃发的青年步入到不惑之年。他的儿女们大都在外面结婚成家,儿女劝父亲放弃这份清贫艰苦的工作,随他们到城里生活,郭孔孙婉言谢辞了。为了补贴家用,郭孔孙夫妻俩在住所的周围耕田种地种果木,饲养鸡鸭,把军营打扮得绿韵盎然,鸟语花香。郭孔孙说,最难忘怀的是部队战友的到来。每年的下半年,一批批曾经在这里服役的指战员千里迢迢回访参观,他们在这里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故地重游,吃上两顿老郭为他们做的饭菜,走一圈他们挥洒过青春汗水的地方,聆听着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无限的感慨。 这些回访的战友离开时几乎都说:“老郭,放军号,为我们送行!”

  “我会一直坚守下去的,”郭孔孙坚定地说,“直到部队规定的退岗年龄!”

  郭孔孙管理守护的军营有四个点,相距一二十公里,横跨东华横石水两个镇,营地总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有大量的竹木。要把这些房地物产管护好,是一件艰巨与繁重的工作,郭孔孙倾注了全部心血和干劲。

  首先是必须保证每天三次的广播时间,每天广播时间分别为早上五时半,中午十一时半,傍晚五时半,每次三四十分钟,不管是春夏秋冬,严寒酷暑,必须做到依时准确,十多年来,他几乎没有错过一次。因此,附近的村民和学校师生都把军营的广播作为作息上课、校对钟表的依据,军号广播响起,就知道是什么时间了。

  其次是必须保证部队物产的完整不损失,郭孔孙每三天骑着摩托车四个点巡逻一次,每次来回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选自《广州日报》有删节)

(1)下面对本篇通讯分析、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A. 这个军营,曾经有大批的军人在此服役,在此挥洒汗水,现在,无论是设施,还是氛围,都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习惯。

B.在文章正面描写的老郭每周举行一次的升旗的仪式中,他的家人甚至村干部和村民有时都会自发来参加,这些着实让我们感动。

C.老郭在此地驻守,自己认为最难忘怀的就是每年的下半年会有大量的军人来此地参观,来聆听昂扬激越的军号广播。

D.就是因为老郭风雨无阻的准时准点地每天进行三次广播,附近的村民和学校才把广播作为时间依据,甚至作为校对钟表的依据。

E.本通讯中的这个“兵”,为军队付出了大半的人生,他所代表的军人对军队这种难以忘怀的情怀,充溢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每个人都会为之动容。

(2)“英德的大山深处,一座神秘的军营”,作者为什么称这座军营为“神秘的军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背景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人物形象。这篇通讯交代了有关老郭的哪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篇通讯的人物描写手法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结合本篇通讯进行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RS-232标准在初期可以满足人们的要求,但当人们要求以更高的速率传送到更远的距离时,需要有新的标准,RS-449就可以实现这个目的。它的标准规格中,RS-422标准是平衡式的,传输一个信号用两条线,逻辑信号的表示用 (1) ,双线传输的好处是 (2) 。 X.21的接口是 (3) 之间的接口,为兼容RS-232设备,制定了 (4) 。X.21接口每根线上可以 (5)

3()

A.Modem和计算机

B.Modem和电话线

C.计算机和数字化端接设备

D.计算机和电话线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