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征四失论出自()。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素问悬解》 D.《

题型: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题目:

征四失论出自()。

A.《内经·素问》

B.《内经·灵枢》

C.《素问悬解》

D.《伤寒论》

E.《难经》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6/f94455af1444adcdc1de4705ce173e5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自主创新,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就难以兴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各国之间竞争,说到底是民族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

试题推荐
题型:探究题

阅读下列故事。

                                                                  秘诀在十八口大缸里

东晋个儿子王献之(344——386年)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立有大志:要像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出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见父亲正在案头挥毫,就走到跟前,毕恭毕敬地问:,人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请您把写字的秘诀告诉我吧!”

王羲之放下毛笔,慈祥地望着儿子,一幕幕往事顿时浮现在他的眼前:自己年轻时曾寓居山中临池学书20余年,池水尽黑;又有几次沉酣于书法,竟把墨汁当蒜泥。正如俗谚所说:,学问要深功夫长。,他就领着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是有的,它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自然就能够知道捷径了。王献之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一年后,他就掌握了悬肘运笔的手法。

王羲之为了及时纠正王献之在学书过程中的弊病,常常翻阅他的习字本。有一次,王献之正在用功,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感叹地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下,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终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存世的墨迹有行书《鸭头九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请完成:读了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