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NaCl(Na2CO3

题型:不定项选择题

题目: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括号内的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NaCl(Na2CO3)溶液,用适量BaCl2溶液

B.FeSO4(CuSO4)溶液,用适量锌粉

C.H2SO4(HCl)溶液,用适量NaOH溶液

D.CaCl2〔Ca(OH)2〕溶液,用适量稀盐酸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6/dd34c91cf94acee8fc5655ec429cd91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E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求谏(节选)

吴兢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欲知过,必忠臣/藉:借助。

B.凭直言鲠议/冀:希望。

C.实愿其狂瞽/罄:竭尽。

D.自古帝王多情喜怒/任:使用。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皆失举措②吾还也

B.①幸诸公数匡救②未得与项羽

C.①愚臣处不讳朝②哀民生多艰

D.①是天下丧乱,莫不由此②具沛公言报项王

3.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均能表现太宗“求谏”的一项是(    )

①欲自照,必须明镜。

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③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

④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

⑥公等亦须受人谏语。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⑥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用比喻的方式,指出就像必须照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面容一样,皇帝要知道自己的过失,也必须依靠忠正之臣的谏诤。

B.唐太宗以隋朝灭亡的史实为例,指出隋朝的灭亡虽然是隋炀帝的暴虐所致,但是臣子不能极言规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C.唐太宗把君臣比之为鱼和水的关系。在他看来,君臣都有正邪两类,正主和邪臣的组合、正臣和邪主的组合,都不能使国家太平。

D.唐太宗认为帝王都有“任情喜怒”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最后结果只能导致“天下丧乱”。为避免这种情况,大臣们应该“尽情极谏”。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已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戴维•玻利拿医生从人的皮肤细胞中分离出了信息素,他认为是由于传统观念使人体信息素系统很久以来被忽视。

B.比彻姆博土正试图深入了解人体信息素系统。

C.默兰博士认为人的鼻腔隔都有一条小管与一组细胞相连,而这些细胞就信息素感受器。

D.大多数专家认为,现在还不能确定信息素感受器的存在问题。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