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公民张某于2000年4月完成了一项“水变油”的方法发明,5月利用A企业提供的物质技术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公民张某于2000年4月完成了一项“水变油”的方法发明,5月利用A企业提供的物质技术条件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和测试,并向A企业支付厂100万元的测试费用。
在测试过程中,A企业的职工王某窃取了张某的技术秘密后,于2000年6月将该技术秘密转让给李某,李某不知道王某的技术秘密系窃取所得,并向王某支付了200万元的转让费。张某得知李某使用自己的技术秘密后,要求李某向其支付合理的使用费、承担保密义务,李某向张某支付使用费后,张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该技术秘密。
2001年12月,张某将该项技术的专利申请权以3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甲公司,2002年1月 1日甲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发明专利的书面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经初步审查认为该方法发明符合《专利法》的规定要求,于2003年7月1日即行公布。2004年lo月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根据甲公司的请求,对该方法发明进行实质审查后,于2005年1月1日作出授予甲公司发明专利权的决定,并于同日予以登记和公告。
2005年4月,甲公司对乙公司、丙公司、丁公司分别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以下情况:
(1) 乙公司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多次使用甲公司的该项方法发明。2004年12月15日甲公司得知后要求乙公司支付使用费时,遭到乙公司的拒绝。
(2) 2005年4月1日,甲公司得知丙公司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于2005年2月1日在与某
公司的买卖合同中使用甲公司的专利号,非法获利20万元。
(3) 丁公司在2002年1月1日前已经使用相同的方法,甲公司于2005年1月1日取得发明专利权后,丁公司在原有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方法。
2005年6月1日,人民法院经审理,判决丙公司的侵权行为成立。丙公司于2005年6月10日向甲公司支付了赔偿金20万元。
2005年8月1日,甲公司的发明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于是丙公司向甲公司要求退还20万元的专利侵权赔偿金。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 张某的发明是否属于,A企业的职务发明并说明理由。
(2) 张某要求李某停上使用该技术秘密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3) 甲公司的发明专利权自何日起生效其20年的保护期限从何日起计算
(4) 指出甲公司对乙公司提起诉讼的具体诉讼时效期间,并说明理由。
(5) 指出甲公司对丙公司提起诉讼的具体诉讼时效期间,并说明理由。
(6) 丙公司的行为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丙公司及直接责任人员应承担何种刑事责任
(7) 在甲公司对丙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在甲公司还是丙公司并说明理由。
(8) 丁公司的行为是否属于专利侵权井说明理由。
(9) 丙公司向甲公司要求退还20万元的专利侵权赔偿金的主张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1) 张某的发明不属于A企业的职务发明。根据规定,在技术成果完成后利用法人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验证、测试的,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在本题中,张某完成发明后利用A企业的物质技术条件进行验证和测试,不属于职务技术成果。
(2) 张某要求李某停止使用该技术秘密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侵害他人技术秘密的技术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善意取得该技术秘密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在其取得时的范围内继续使用该技术秘密,但应当向权利人支付合理的使用费并承担保密义务。
(3) 甲公司的发明专利权自2005年1月1日起生效,其20年的保护期限自2002年1月1日起计算。
(4) 甲公司对乙公司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根据规定,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使用该发明未支付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专利权人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2005年1月1日)起计算。
(5) 甲公司对丙公司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005年4月1日至2007年4月1日。根据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2年,白专利权人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6)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丙公司的行为屑于情节严重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违法行为,应当以假冒专利罪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7) 举证责任在丙公司。根据规定,方法发明专利权被侵权后,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在被告一方。
(8) 丁公司不属于专利侵权。根据规定,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并且仪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9) 丙公司的主张不成立。根据规定,宣告专利权无效的决定,对在宣告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经执行的专利侵权的判决、裁定,不具有溯及力。

试题推荐
题型:问答题 简答题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于2013年10月10日通过拍卖方式拍得位于北京城区的一块建设用地,2013年10月15日,甲公司与北京市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13年10月21日,甲公司缴纳了全部土地出让金,2013年11月5日,甲公司办理完毕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并获得建设用地使用权证。

2014年3月,甲公司以取得的上述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向丁银行借款5亿元,借款期限3年。甲公司与丁银行于2014年3月10日签订了书面抵押合同,并于2014年3月12日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此后,甲公司依法办理了各种立项、规划、建筑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之后开工建设居民住宅。

甲公司在取得该居民住宅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后,在广告中宣称其商品房“容积率不高于1.2”、“绿地面积超过50%”,引起购房者的热烈关注,所预售的商品房一售而空,价格也比周边小区高出20%。

2014年9月1日,甲公司与王某签订了商品房预售合同,但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双方对合同生效也没有其他约定。

此外,商品房预售合同中未对容积率和公共绿地面积等问题作出约定。2014年9月10日,王某向甲公司交付了200万元的购房款。

2015年4月1日,甲公司交房时,王某发现该住宅小区的容积率超过2.0,绿地面积只有10%。王某在调查后得知,甲公司报经批准的规划就是如此。2015年6月5日,王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此为由要求解除该商品房买卖合同,并要求甲公司支付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要求:

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甲公司在建造的居民住宅已经完工,未办理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下,是否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