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 元以上5

题型:判断题

题目:

隐匿或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单位并处5000 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6/615c684dba51af06be1d56ed38d9876e.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某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一位曾在集贸市场周边摆摊卖水果的小贩,有段时间没“上班”了。他说:“我以前都是摆在路边卖的,现在看到整体环境变好了,说真的,有点不好意思去破坏,找个门面入室经营才是长久之计。”这位小贩的变化经历说明

A.人生观一经形成就有了确定的方向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社会文化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D.要做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乡村不言谢

        ⑴也是猛然间发现,在我的故乡,那个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里,我从来没有听见过“谢谢”两个字。 

        ⑵在儿时的记忆中,邻里之间相互借东西是很常见的,借劳动工具借针线借柴米油盐。每次借的时候,借者自然大方,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没有借的忐忑和不安。

        ⑶“他大叔,你家的犁子在不在?我想把东头的地犁耙犁耙。”

        ⑷“他大婶,我家的黑线用完了,你有没有?”

        ⑸“今天来客,油瓶空了,先给我倒点儿。”

        ⑹被借者绝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忙把东西找出来,送到人面前,还要说上几句体贴的话。 

        ⑺“你真勤快,闲不住,隔天我也得把地犁犁,别耽误了播种。”

        ⑻“线够不够,不够,我再给你拿。”

        ⑼别看东西小或者少,必定要还的。还犁的会高声问:“他大叔,犁用完了,放这儿好吗?幸亏犁得及时,不然赶不上春耕了。”犁的主人会让还犁的坐一会儿,忙着去拿烟,好像借东西的是自己。

        ⑽还线的主妇会在唠完一会儿家常后,在要回的时候,把东西掏出来随处一放。主人会责怪:“你看你,这点儿东西还拿过来,真外气!”主妇会说:“有了,没有我也不会还你。”

        ⑾借油的会打发孩子还东西:“俺妈说,这是俺家刚榨的油,让大婶你尝尝。”大婶会撵着孩子给他点儿黄瓜之类的东西吃。

        ⑿在经常发生的借和还中,乡人虽然不说谢谢,但都通过默契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了出来。在乡人眼里,“谢谢”这两个字,有点儿别口、自白、浅显、夸张,与土地的自然和质朴不相称,如果说出来,就疏远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人也变得更生分了。

       ⒀记得我读初二的时候,村西头的潘家十多岁的孩子突然昏死了过去,当时潘家男人又不在家,听到潘家女人的喊声,正在地里劳作的“黄麻子”飞奔到老潘家,背起孩子就往邻村赤脚医生家跑。七八里的乡间小道,干瘦的黄麻子在负重几十斤的情况下,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狂奔到村医家,及时挽救了孩子的生命。老潘家为了感谢黄麻子的救命之恩,专门挑了良辰吉日,邀了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拿着炮仗,背着礼物,到黄麻子的家。在弥漫着好闻的硝烟味中,被救的潘家孩子在父亲的命令下,扑通跪在黄麻子面前,嘣嘣磕了三个响头。黄麻子手足无措地转着圈子,一个劲儿地反复埋怨着老潘:“你这是干啥呢,干啥呢……”老潘大声说:“孩子的这条命是你给的,你什么时候要,他就得什么时候给!”自始至终,我没有听到一个“谢”字。

       ⒁后来,我到了城市,听惯了谢谢,也习惯说谢谢。

       ⒂前段日子,父亲身体不好,我回去看他,见邻居大娘也来探望,还拿了十多个鸡蛋。送她出门时,我下意识地说:“谢谢你呀,大娘!”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

(选自《散文》,2008年第4期,作者饮者)

1、乡人是怎样用不同的方式把内心的感激表达出来的?请具体列举出来。

                                                                                                                                                              

                                                                                                                                                              

2、故乡的村民在借还过程中,为什么不言谢?

                                                                                                                                                              

3、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抽出来的:“我也碰过这样的事,那次晌午头来客,盐没了,我还是到张老太婆那儿拿的。” 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在第             自然段与第                自然段之间。理由是: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邻里之间借东西,借者自然大方,是因为被借者没有优越感,会主动借出以取悦对方。

B、本文形散而神不散,将乡村日常生活的一些琐事串联起来,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C、结尾处一句:“大娘愣了一下,嗔怪道:‘看你这孩子,说的什么话!’”表现了大娘对我的责备,由于我的言谢,便疏远了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

D、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将闭塞而贫困的小山村与城市作对比,暗讽了城市人习惯说谢谢的风气。

5、本文在处理材料方面详略得当,略写了哪几件事?详写了哪事件?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答:                                                                                                                                                  

                                                                                                                                                               

查看答案
题型: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青壮年文盲率由95%下降到1.2%……“十一五”期间,国家又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建设项目覆盖西藏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能源、交通、水利、农牧业等各个领域。

运用经济知识简要说明:中央财政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