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用初至波和续至波研究地层的速度,界面岩性含油气情况的测井称为().A、VSP测井.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用初至波和续至波研究地层的速度,界面岩性含油气情况的测井称为().

A、VSP测井.

B、微地震测井.

C、声速波井.

答案: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论述题

 以“一脉传承·创意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经过4天的展示交易,于2012年10月29下午圆满落幕。:经初步统计,本届文博会观展人数达35万多人次;签订合同类项目70个,金额102.3亿元,比上届增加3倍多,协议、意向类项目103个,金额303.3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19个,比上一届有较大幅度增长。项目主要涉及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园区、影视、动漫、出版发行、演艺等领域。文化商品与文化服务总交易额8.05亿元(含动漫节和各分会场),比上届增长70.1%,其中,主展馆现场销售额9830万元人民币,比上届增长32.4%。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文博会的签约盛况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

(2)请谈谈“一脉传承·创意未来” 的主题给我们在文化继承与发展方面的启示?(8分)

(3)怎样才能实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8分)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何为“赋诗”?赋诗,是春秋时代一种引用已有的他人所作的诗篇(大都见于现存《诗经》),并且在面对他人的场景中抑扬顿挫地将其呤咏出来的活动。赋诗有别于表演性质的“歌诗”和言谈评论中的“引诗”。“歌诗”一般由专门的乐工进行,并常伴以舞乐,在艺术形式上肯定更精致,更好看,但是“歌诗”之意并不在使表演者自己与观赏者沟通。观者所欣赏的,或者受感动的,并不是作为表演者的那个人,而是所表演的诗篇及表演者的技巧,并不接触到他更深的人格和价值,因为,作为“歌诗”表演者的乐工,并不具备与观赏者沟通和交流的同等身份。而“赋诗者”与“听赋诗者”则都是同等身份的君侯和卿大夫,他们此时所渴望的是相互沟通,而不是单纯欣赏。

赋诗也不同于“引诗”。“引诗”可以出现在与他人当时的谈话中,也可以是在事后“君子”的评论中,而即便是在当时的谈话中,“引诗”也主要是引用诗句来说明自己的理由,加强自己的论点,如果说有交流,那也是更偏于理性的说服,而非感情的沟通。且赋诗的场合都是在外交礼会,“引诗”则不拘场合、形式、礼仪,也不具表演性质,不必抑扬顿挫的呤咏。因此,赋诗既是一种讲究身份的交往活动,同时又是一种讲究形式和韵味的艺术活动。

赋诗的兴盛期是在赵文子在晋任执政的8年间。赵文子于襄公25年起为晋执政,昭公元年去世。此前,晋、楚、秦、齐等大国为争霸斫杀了一百多年,弄得民生凋敝,国力疲弱。赵文子于襄公25年担任当时作为盟主的晋国的执政后,命令减轻诸侯的贡物而尊崇礼仪,并表示了以弭兵靖诸侯的希望。襄公27年,由宋国执政向戍发起,在该年6月在宋国举行了弭兵大会,晋、楚两国及其附属国订立了和平盟约。自此直到定公四年召陵之会侵楚为止,中原地区享有了四十年的国际和平。正是在这种崇礼讲信、以玉帛止干戈的“会盟政治”的气氛中,文雅的赋诗才有兴盛的可能,而文雅的赋诗本身又是一种沟通感情、化解敌意、进行劝戒和巩固盟约的手段。

诗是艺术,赋诗的人们却是一些政治家和外交家,这是在世界其他文明的王侯将相中罕见的一种现象。在春秋时代,艺术受到了政治家相当由衷的尊重而不是被玩弄于股掌之间。另外,春秋时代文化典籍奇缺,各种艺术形式尚未分化,与政治也是难分难解,艺术家、学问家与政治家、外交家常常集于一身。但无论如何,赋诗的盛况在昭公年间是急剧地衰落了,赋诗的“断章取义”大概是赋诗一种属于它自身属于它自身原因,现代的人们只能从赵文子“吾不复此矣”的感叹略见其陶醉和快乐。

(选编自《世袭社会》)

小题1:下列关于“赋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赋诗”活动引用的诗篇都是已有的,由他人创作的,而不是即兴的创作,而且大部分依然保存在现在的《诗经》一书里。

B.“赋诗”活动没有乐工参与,因为乐工身份太低,没有资格参加这种活动,而“赋诗者”与“听赋诗者”都是君侯和卿大夫。

C.“赋诗”的目的是“赋诗者”与“听赋诗”彼此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不必顾及形式上的好看,因此不需要乐工伴以舞乐。

D.“赋诗”者引用别人的诗句,目的不偏重说服对方,而在于双方情感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又被限以场合、形式、礼仪。小题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赵文子担任晋国的执政后,减轻了诸侯的贡物,让诸侯尊崇礼仪,而且希望“弭兵靖诸侯”,这些举措为赋诗的兴盛奠定了政治基础。

B.在宋国举行的弭兵大会上,以晋、楚为首的两大敌对阵营的握手言欢,为中原地区创造了崇礼讲信、以玉帛止干戈的国际政治气氛。

C.因为春秋时代的政治家们发自内心的地尊重艺术,特别是诗歌艺术,我们才会看到参与赋诗的人都是那些政治家和外交家的现象。

D.春秋时代,各种艺术彼此交融,没有分化独立,即使是政治也混在其中,因此,那个时代的政治家、外交家又常常是艺术家、学问家。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歌诗”作为一种艺术,比“赋诗”更精致,更好看,但因为它根本不适合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不被当时的政治家选作外交的手段。

B.参加“赋诗”的人都是君侯和卿大夫,“赋诗”又都是在外交礼会上,这就使“赋诗”活动既具有政治目的又具有优雅的形式和韵味。

C.春秋时期的外交目的实际就是“赋诗”,因为这种活动既沟通了各国间感情,化解了敌意,而且还进行劝诫,巩固了已有的和平盟约。

D.随着赵文子在昭公元年的去世,“赋诗”就由兴盛急剧地走向衰落。这说明“赋诗”的兴衰与晋国执政赵文子的政治生命有紧密的关系。

查看答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的经纬线的交点分别位于世界上的四个主要国家境内,读图回答6~7题。

小题1:上图四个国家中,面临太平洋的有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小题2:有关四个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丙、丁两国的气候都十分干燥

B.乙、丙两国都是地跨两大洲的国家

C.甲、乙两国的地形都可以分为西、中、东三大部分

D.四个国家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