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对比评析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题型:问答题

题目:

对比评析郑和下西洋、哥伦布航海的历史条件和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从1405年至1433年,率领船队七下西洋,历时29年。他率领船队到达亚非两洲,对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访问。如此规模巨大的远洋航行,是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的。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在于:
(1)明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经过了明朝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增加,为规模宏大的航海事业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明成祖朱棣恢复了市舶司,开始到南洋各地组织贸易。
(2)明朝时继承先人的航海经验,积累了丰富的航海知识。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具备了详细的航海地图、指南针,这就给大规模的航海事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3)宋元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造船技术的进步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证。明朝时,我国造船业比较发达,造船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郑和航海率领的海船,叫做宝船,每艘宝船除了装运粮食、货物和日用品外,平均要载四百多人。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无论船体规模还是造船技术,都达到了最高的水平。
(4)郑和下西洋有明成祖争取周边地区国家承认和炫耀国力的想法,也有在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个人私心。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征服海洋的壮举,有着伟大的意义:
(1)郑和船队七次远渡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难,表现了我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术。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最远到达赤道以南和非洲东海岸,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和葡萄牙人达·迦马发现新航线要早半个世纪以上。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中国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巨大贡献。
(2)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和平交往,增进了中国对亚非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生产等方面的了解,发展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3)郑和船队下西洋带动了亚、非许多国家派遣使节人明进行朝贡和贸易
(4)郑和下西洋开拓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下西洋时绘有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简称《郑和航海图》,此图虽然有一些错误,但至今仍有重要价值。随从郑和航行的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记载了各国的概况、生活习惯、风俗礼仪、社会生产等。

试题推荐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