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对象是();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

题型:填空题

题目:

财政补贴的主体是();对象是();目的是为了贯彻一定的政策,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性质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补助而进行的一种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4/a71174ea80b2514d8e4e1929e9346c2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答:农村信用社按照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档次,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1)正常贷款: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2)关注...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天净沙·秋思》选文,完成下面的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散曲小令的作者是                  ,这首小令被誉为“                 ”。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此曲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  

(2)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3)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忧伤,特意选用了几组让人感伤的事物:枯藤、老树、故道、瘦马,触景生情情更浓。(    )

(4)昏鸦、西风、夕阳三种事物虽不能直接让人忧伤,但置身于特定环境中,目睹黄昏乌鸦归巢、西风起,太阳下山,一天将尽,却能徒增伤感。(    )

3.诗人在“构图”上,成功地运用了映衬手法。一面是秋风萧飒中的“枯藤老树昏鸦”,一面是“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这是       相映;而“流水”与“小桥”是      相映;写景与写人是      相映。(填序号)   

  A.背景与主体            B.明暗            C.动静

4.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为“                    ”和“                  ”。

5.点明这首散曲主旨的句子是                                     

6.简析“断肠人在天涯”一句在全曲中的作用。

                                                                                           

7.这首词(曲)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是如何渲染的?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