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电站、泄洪隧洞、引水发电隧洞。溢洪道组成,大坝为黏土心墙砂

题型:问答题

题目:

某大型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电站、泄洪隧洞、引水发电隧洞。溢洪道组成,大坝为黏土心墙砂壳坝。该枢纽工程除险加固的主要工程内容有:①坝基帷幕灌浆;②坝顶道路拆除重建;③上游护坡拆除重建(▽66.5m-▽100.0m);④上游坝坡石渣料帮坡(▽66.5m-▽100.0m);⑤引水发电隧洞加固;⑥泄洪隧洞加固;⑦黏土心墙中新建混凝土截渗墙;⑧溢洪道加固;⑨下游护坡拆除重建。水库枢纽工程主要特征水位、坝顶和坝底高程详见附图。泄洪隧洞和引水发电隧洞进口底高程分别为42.0m、46.0m,溢洪道底板高程为82.0m.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期非汛期库水位为66.0m,施工期汛期最高库水位为80.0m,截渗墙施工时上游坝坡石渣料帮破需要达到的最低高程为81.0m.工程总工期为20个月,自2007年10月1日至2009年5月31日,汛期为7-9月份。考虑发电和灌溉需要,引水发电隧洞加固必须在2008年4月30日前完成;为保证工期,新建混凝土截渗墙必须安排在第一个非汛期内完成。本工程所用石渣料及抛石料场距工程现场5.6km,石渣料帮坡设计干密度为

,孔隙率为26%.河床段坝基为厚8.0m的松散~中密状态的粉细砂,下卧裂隙发育中等的基岩,混凝土截渗墙厚度0.8m,入基岩深度2.0m(见下图)。基岩帷幕灌浆按透水率不大于5Lu控制。

工程建设过程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单位编制了总进度计划,其中部分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见下表。

事件2:本水库枢纽工程共分为1个单位工程,9个分部工程,9个分部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6个分部工程质量优良,主要分部工程质量全部优良,且施工中未发生过较大质量事故,外观质量得分率为82%。单位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资料齐全。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单位工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符合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以及合同约定的标准要求,该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

搜索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指出并改正事件2中关于单位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4/9229226bc00a0406e9fc9ebaf12026c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扛着铁锹进城

刘亮程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就像一块未曾开垦的荒地一样充满诱惑力。

  几年前,我正是怀着开垦一片新生活的美好愿望来到城市。我在一家报社打工。我发现编报跟种地没啥区别。似乎我几十年的种地生涯就是为以后编报而做的练习。我不像有些新编辑,拿着报社的版样纸做练习,画坏一张又一张。我早在土地上练过了。我把报纸当成一块土地去经营时很快便有一种重操老本行的熟练和顺手顺心。而且,感到自己又成了一个农民。面对报纸就像面对一块耕种多年的土地,首先想好要种些啥,尔后在版面上打几道埂子。根据“行情”和不同读者的口味插花地,一小块一小块种上不同的东西。像锄草一样除掉错别字,像防病虫害一样防止文章中的不良因素,像看天色一样看清当前的时态政治。如此这般,一块丰收在望的“精神食粮”便送到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面前

  就这样,3个月后,我结束了试用期,开始正式打工。我编辑的文学、文化版也受到读者的喜欢和认可。

  这次小小的成功极大地鼓励和启发了我,它使我意识到我的肩上始终扛着一把无形的铁锨,在我茫然无措,流浪汉一样沿街漂泊的那段日子,我竟忘了使用它。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梦见自己扛一把锨背着半袋种子走在寂静的街道上,我在找一块地。人群像草一样在街上连片地荒芜着,巨石般林立的楼房挤压在土地上,我从城市的一头流浪到另一头,找不到一块可耕种的土地。最后我跑到广场,掀开厚厚的水泥板块,翻出一小块土地来,胡乱地撒了些种子,便贼一样地溜了回去。

  醒来后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肩膀,我知道扛了多年的那把铁锨还在肩上。我庆幸自己没有彻底扔掉它。

  经过几个月浮躁不安的城市生活,我发现生活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原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静下来仔细看一看,想一想,城市不过是另一个村庄,城里发生的一切在乡下也一样地发生着,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我握过的那些粗壮黑硬的手,如今换成了细皮白嫩甚至油腻的手。

  我在土墙根在田间地头与一伙农人的吹牛聊天,现在换成了在铺着地毯的会议室,一盘水果,几瓶饮料和一群文人商客的闲谝。

  我时常踩入低矮土屋、牛圈、马棚的这双脚,如今踏入了豪华酒店、歌舞厅——我并没有换鞋。我鞋底的某个缝隙中,还深藏着一块干净的乡下泥土,我不会轻易抠出它,这是我的财富。

  每个人都用一件无形的工具在对付着生活和世界。人们从各自的角角落落涌进城市。每个人都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使唤顺手的一件工具在干着完全不同的活儿。只是他自己不察觉。

  而我呢,是扛着铁锨——这件简单实用的农具在从事我的非农业的工作和业务。我的同事常说我能干。他们不知道我有一件好使的工具——铁锨。铁锨是劳动人民的专用工具,它可以铲,可以挖,可以剁,万不得已时还可当武器抡、砍,但是使唤惯铁锨的人,无论身居何处,他们共同热爱的东西是:劳动。

  对一个农民来说,城市的确是一片荒地,你可以开着车,拿着大哥大招摇过市,我同样能扛着铁锨走在人群里——这像走在自己的玉米地里一样,种点自己想种的东西。前不久,我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我还会把我的妻子女儿接进城市,她们不会在城市中看到秋天的丰收景象,但会从我的劳动中感受到那片饱满的金黄色。

  上月回家,父亲问我在城里行不行,不行就回来种地,地给你留着呢。走时还一再嘱咐我:到城里千万小心谨慎,不能像在乡下一样随意,更不要招惹城里人。

  我说:我扛着锨呢,怕啥。(节选自《一个人的村庄》)

1.作者以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城市,在作者眼里,城市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第二段中划线部分文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分析文末“我扛着锨呢,怕啥”在文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题目颇有特色,作为农民典型形象的“扛着铁锹”与“进城”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映照。

B.本文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初入城市的农村青年对于城市的复杂心理:既自卑又自信,既怯懦又勇敢。

C.文中描写作者在城中寻找土地播种的梦境,含蓄地表现了依恋土地、思念故乡的感情。

D.作者认为自己对付生活和世界的工具就是铁锹。在这里,“铁锹”已经成了一个象征物。

E.本文以新鲜的取材、独特的视角和观点见长,语言也很有个性,与内容相得益彰。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