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学校的教学系统描述如下。 学生信

题型:问答题

题目:


阅读下列说明和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学校的教学系统描述如下。
学生信息包括:学号(Sno)、姓名(Sname)、性别(Ssex)、年龄(Sage)、入学年份(Syear)、主修专业(Smajor),其中学号是入学时唯一编定的。
教师信息包括:教工号(Tno)、姓名(Tname)、性别(Tsex)、年龄(Tage)、职称(Ttitle),其中教工号是唯一编定的。
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号(Cno)、课程名称(Cname)、学时(Cperiod)、学分(Ccredit),其中课程号是唯一编定的。
每个专业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这样班级就可用入学年份标识。
每位教师只教授特定的一门的课程,每门课程可以有多个教师教授,各位老师的上课地点及上课时间有所不同。注意:一门课程至少有一位教师教授,否则这门课程就视为不存在。
每位学生可以同时选修多门不同的课程,一门课程至少要有10位学生选修,否则就取消这门课程的开设。注意:选修课程时要指定任课教师,不能重复选修同一门课程。课程结束后,任课教师给选修该课程的学生一个成绩(Grade)。注意:教师不能给没有选修他所教授课程的学生成绩,即使选修了其他教师教授的同一门课也不行。
如图9-11所示是经分析得到的E-R图。

【问题3】
若用Student表存储学生信息,Teacher表存储教师信息,Course表存储课程信息,Study表存储学生选修课程情况。教务处想要“查询2006年入学的计算机专业(CS)的学生中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的学生信息”。请将以下SQL语句补充完整。注:用对应英文表示。
SELECT *FROM Student WHERE Smajor="CS" AND Syear="2006"
AND (1) )
(SELECT Sno FROM Study GROUP BY Sno
HAVING (2) )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14/21903949bfca4a307f157e14842ae5c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A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大地的语言

阿来

今天,在远离它们故乡很远很远的地方。我看见一望无际的玉米亭亭玉立,茎并着茎。根须在地下交错,叶与叶互相摩挲着絮絮私语,它们还化作一道道的绿浪,把风和自己的芬芳推到更远的地方。在一条飞速延展的高速公路两边,我的视野里始终都是这让人心安的景象。

转上另外一条高速路,醒目的路牌标示着一些城市的名字。这些道路经过乡野,但目的是连接那些巨大的城市,或者干脆就是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资本与技术的循环系统其

实片刻不能缺少从古至今那些最基本的物质的支撑。但在这样的原野上,至少在我的感觉中,那些城市显得遥远了。视野里掠到身后,以及扑面而来的,依然是农耕的连绵田野。

  我呵气成雾,在车窗上描画一个个汉字。这些象形的汉字在几千年前,就从这块土地上像庄稼一样生长出来。在我脑海中,它们不是今天在电脑字库里的模样,而是它们刚刚生长出来的时候的模样,刚刚被刻在甲骨之上的模样,刚刚被镌刻到青铜上的模样。

这是一个个生动而又亲切的形象。

土。最初的样子就是一棵苗破土而出,或者一棵树站立在地平线上。

田。不仅仅是生长植物的土壤,还有纵横的阡陌、灌渠、道路。

禾。一棵直立的植株上端以可爱的姿态斜倚着一个结了实的穗子。

车窗模糊了,我继续在心里描摹从这片大地上生长出来的那些字。麦。黍。瓜。麻。菽。

  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具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从井中汲水的人。操耒犁地的人。以臼舂谷的人。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眼下的大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了,几百年前才来到中国大地上的玉米正在茁壮生长。那些健壮的植株上,顶端的雄蕊披拂着红缨,己然开放,轻风吹来,就摇落了花粉,纷纷扬扬地落入下方那些腋生的雌性花上。那些子房颤动着受孕,暗含着安安静静的喜悦,一天天膨胀,一天天饱满。待秋风起时,就会从田野走进了农家小小的仓房。

  就因为在让人心生安好的景色中描摹过这些形状美丽的字眼,我得感谢让我得以参加此次旅行的朋友。 就在这样的心情中,我们到达了周口市淮阳县。我是说到达了淮阳县城,因为此前,已经穿过了大片属于淮阳的田野。让人心安的田野,庄稼茁壮生长的田野,古老的,经历了七灾八难仍然在默默奉献的田野。还未被加工区、开发区、新城镇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田野。

正是这样的存在让人感到安全。道理很简单,中国的土地不可能满布工厂。中国人自己不再农耕的时候,这个世界不会施舍给十几亿人足够的粮食。中国还有这样的农业大县,我们应该感到心安。国家有理由让这样的地方,这样地方的人民,这样地方的政府官员,为仍然维持和发展了土地的生产力而感到骄傲。为此而自豪,而不因另外一些指标的相对滞后而气短。

我相信利奥波德所说:“人们在不拥有一个农场的情况下,会有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一个是以为早饭来自杂货铺,另一个是认为热量来自火炉。”其实,就是引用这句话也足以让人气短。我们人口太多。没有什么人拥有宽广的农场,我们也没有那么多森林供应木柴燃起熊熊的火炉。更令人惭愧的是,这声音是一个美国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发出来的,而如今我们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那么多精英却只热衷传递那个国度华尔街上的声音。

离开淮阳前,我去龙湖漫步,水气氤氲,水生植物生机勃勃,“有蒲与荷”,“有蒲与莲”,让人心灵也丰沛而滋润。因为这宽广的土地,这土地上蓬勃茂盛的庄稼,因为这丰盈之水,短暂的淮阳之行值得永远忆念。

(选自《人民文学》2009.1.有改动)

注:阿来,当代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1、结合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将“高速路”比作“城市插到乡村身上的吸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我看见了那些使这些字有了生动形象的人。”作者这样说,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和感情?

2、作者为什么以“大地的语言”为题?通观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试从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角度,各举一例予以赏析。

4、文中反复出现“心安”一词,作者在强调什么?如今,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潮流,作者的观点是否有点不合时宜?联系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