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二) 天籁公司根据合同向红森公司购买产品,并签发一张金额为8万元的支票,出票日期为

题型:多项选择题

题目:

(二) 天籁公司根据合同向红森公司购买产品,并签发一张金额为8万元的支票,出票日期为2009年7月1日。红森公司同年7月5日背书转让给得洋公司,并将付款日期另行记载为7月20日。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6-8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效行为的是________。

A.天籁公司向红森公司购买产品

B.天籁公司向红森公司签发支票

C.红森公司将支票背书转让给得洋公司

D.红森公司另行记载支票的付款日期

答案: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核票据行为。天籁公司向红森公司购买产品,并签发支票,红森公司背书转让给得洋公司均属于有效行为。根据票据法规定,支票限于见票即付,不得另行记载付款日期。另行记载付款日期的,该记载无效。因此,红森公司另行记载支票的付款日期的行为无效。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今夏流行明黄色

刘心武

        猛不丁觉悟过来,已经晚了。

        珊珊急匆匆地跑过几个自由市场,最后总算在秀水东街那儿买到了一件连衣裙,金黄色!黄得扎眼!她穿着它去赴约会。 

        “我差点没认出你来!”男朋友上下打量着,眉毛飞上去。 

       “你没想到我也能弄着一件吧?唉,都怪我小病了一场,才半拉来月,跑到大街上一看,嗬,时兴上这号亮黄亮黄的了!怎么样,够派吧?”

       “嗯——”,男朋友的眼光分明不怎么能赶上趟。

         穿着那连衣裙去上班,刚一进财会科,几位女伴就围了过来。 “哟,你这不对劲儿,眼下时兴的是明黄,不是这号杏黄!”长着一双丹凤眼的吴淑丽警告着她。

      “当年不是只有皇上家才能用明黄色吗!这年头,个个姑娘都想当女皇了!”韩大姐一边叹息着。

        珊珊不计较韩大姐的评语,可淑丽的话却让她全身冒汗。回到家,妈妈责问她:“怎么刚穿两天的新衣服,就让你这么一尾巴扔到了一边?”

       “您懂什么!它黄得不对!”

        妈妈耸耸肩膀。这年头,姑娘们竟敢一身黄地摇来摆去。她当姑娘那阵,连“黄”字也不敢说哩。“你这人真黄!”那就离坏分子不远了。

        再一次赴约,珊珊转着身子让男朋友看清楚:“是正经明黄的,不是错色的!”转完了,她指点着远近的黄衣姑娘为他评议:“瞧,不对,又一个不对,她们都没弄着正宗货,杏黄,多怯!浅黄,太嫩!土黄,老气……”

       男朋友想表现一下独立思考能力:“我觉着柠檬黄不错!”

      “柠檬黄?!还橘子黄呢!”

       珊珊得意地把明黄色穿到了财会科,吴淑丽头一个尖叫起来:“新潮!这回真新潮了!上下分开两件套,比那古板的连衣裙洒脱多了!”

       珊珊正笑成一朵花,淑丽凑到了她身前,没想到用手指头一捻她的料子,一双丹凤眼就“开了屏”:“呀!你这料子不对!!如今时兴的是光面软缎,你这个——”

       珊珊的笑容枯萎了。

       再一次赴约,她往伸脖瞪眼的男朋友后背一拍:“你瞧哪儿呢?”男朋友扭过头,一瞧:“你——我以为你还是明黄色呢,让我好找,满眼尽是明黄色了!”

       珊珊这天穿的却是一件淡紫色的连衣裙。 ( 选自自读课本第五册《求知如采金》)

1.文章开头写道“猛不丁觉悟过来,已经晚了。”珊珊此时才觉悟了什么?

     答:                                                                                                                                                   

2.“珊珊不计较韩大姐的评语,可淑丽的话却让她全身冒汗。”咀嚼这句话,简要分析珊珊为什么不计较韩大姐的话,而对淑丽话却心虚气短?

      答:                                                                                                                                                   

3.满眼尽是明黄色了!而“珊珊这天穿的却是一件淡紫色的连衣裙。”为什么?

      答:                                                                                                                                                  

4.你认为这篇小说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答: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