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______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

题型:填空题

题目:

______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8/68d68b7b6773ff8b17cc0da9e50c2602.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B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从古至今,民生问题都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告诉)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救济)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 924年孙中山的《建国纲领》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民生问题真正受到了关注,共同富裕被毛 * * 视为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但他的方法不都是对头,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邓 * * 语)……如果寄希望通过平均分配来实现共同富裕,其结果必然导致共同贫穷。……邓 * * 对社会主义民生问题的理解包含着物质、政治、精神三个方面。

                 ——肖冬梅、陈湘舸文章(《探索》2009年第4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2分)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张?(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对民生问题的认识(2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不能照抄原文)(4分)。这些主张在当时是否实现?(2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邓 * * 与毛 * * 的民生思想有何异同(6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解决民生问题的?(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