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窗体上有一个名称为List1的列表框,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一个名称为Lab

题型:填空题

题目:

窗体上有一个名称为List1的列表框,一个名称为Text1的文本框,一个名称为Label1、Caption属性为“Sum”的标签,一个名称为Command1、标题为“计算”的命令按钮。程序运行后,将把1~100之间能够被7整除的数添加到列表框中。如果单击“计算”按钮,则对 List1中的数进行累加求和,并在文本框中显示计算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是实现上述功能的程序,请填空。[*]Private Sub Form_Load( )For i=1 To 100 If i Mod 7=0 Then【3】 End IbfNext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um=0For i=0 To 【4】 Sum=Sum+ 【5】 NextText1.Text=SumEnd Sub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8/032c297d4697d4bab4e2555f5d1c2dc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C

试题推荐
题型:计算题

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2)实验结束,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3)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4)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预测现象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6)若将一定量的Ca(OH)2溶液和100g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5g白色沉淀,求该Na2CO3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三峡》和《答谢中书书》,完成小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①之仙都。自康乐②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释]:①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间。②康乐: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派创始人。因世袭康乐公,世称康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或短语。(2分) 

沿阻绝(          )                虽乘御风(        )

俱备(          )                夕日欲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小题3:有人读了甲文,能大致估算出文中船速,你知道多少吗?请说明理由。(2分)

小题4: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乙两文绘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甲文中的“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与乙文中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都是从仰视和俯视两个角度勾勒美景的。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猿鸣”,渲染萧瑟凄凉的气氛,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C.甲文作者写山之高、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烘托,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是正面描写,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D.乙文作者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小题5:好的作家必定是一位调色高手。甲乙两文写景都讲究色彩搭配之美,请结合两文有关内容分别加以阐述。(4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