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

题型:选择题

题目:

科学家发明的月球制氧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聚焦太阳能产生的高温使月球土壤发生化学反应。由此可以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

A.过氧化氢

B.氧分子

C.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D.氧元素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7/e0aef1473107bcc7d5a050b9e2596b6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某医师随机抽样调查了500例本地产妇及400例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如下指标:婴儿性别,产妇年龄,年人均收入(元),产前检查次数,是否有妊高征,有无子痫,基础血压(mmHg)等。

要分析外来人口中的产妇的年人均收入(元)与产前检查次数的关系,应该选用什么分析方法?()

A.进行标准化

B.配对卡方检验

C.四格表卡方检验

D.等级相关分析

E.配对t检验

查看答案
题型:计算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家电下乡后电冰箱、空调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普遍进入家庭。观察下表所示四种家用电器的铭牌并计算:

(1)接在家庭电路中时电视机和电风扇中的工作电流?

(2)计算一下电冰箱正常工作0.5小时消耗多少KWh电能?与耗电量0.5KWh/24h进行比较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

(3)计算一下空调正常制热工作时的电功率?

查看答案
题型:材料题

为实现工业化,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不是先前工业化国家的足迹(西欧中心主义),而是走它自己的时代的道路。……熊彼特把以纺织工业为主导的英国产业革命结束在1842 年,而把自此至1897年作为”。由于这两个年份恰好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如当时洋务派所说的”。这些新式产业的出现自然是西方文明冲击的结果,但是,……却不是西方的意思。

 ——吴承明《中国近代经济史若干问题思考--沉沦观和近代化》

 材料二  从中 * * 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 * * 党。在这种情况下,中 * * 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材料三   经过对建国50 多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总结和对世界经济发展认识的深化,以2000 年10 月《中 * *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为标志,中 * * 党形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思路和方针政策,完成了关于工业化认识上的转变。中共十六大将“新型工业化”道路正式概括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中 * * 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与实践》 

材料四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她以福州、厦门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衔接,依托沿海核心区福州、厦门、泉州、温州、汕头五大中心城市,是一个不同于行政区划的具有地缘经济利益的区域经济共同体。如下图:

  海西战略规划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化兴起的时代背景。与西方工业化发展历程相比,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化发展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改革开放以来,中 * * 党在工业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与20 世纪50 年代相比,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 * * 党关于工业化道路的认识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州和厦门成为海西建设中心的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15分)

翩然于古诗的鸟儿

王剑冰

春来的时候,百花竞妍,百鸟争鸣,丽日和风中,总能让人换个心情。

只是鸟儿不多了,百鸟争鸣的景象只是一个概念了,只有公园可以感觉到。鸟们都去了哪里?应该是归入山林了。年代不同了,人多了,城区多了,乡村也就少了,绿树也就少了。即使在乡村,也难见“翩翩新燕来,双双入我庐”的好事情。

翻看古诗的时候,鸟儿无处不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于被窝中伸懒腰时,鸟儿鸣唱得何等欢快;“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久病初起的谢灵运因为鸟儿的鸣唱,忘记了官场的失意。“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一贯喜景的王维画了一幅写意。看到这样的诗景,有时会让我羡慕古人的生活,发一些不合实际的奇想。

古人写景中带鸟的诗,多半都与黄莺有关。黄莺不大,但很招人喜欢,尤其它悠扬婉转的鸣叫。这是在动物园里观赏时听到的。野外是否见过它,已不大记得。小时生活在乡村,“绿树连村岸,黄花入麦稀”以及“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的景色是能够经常看到的。树上和屋檐下到处都能见到鸟窝。那些鸟不太名贵,一般是乌鸦和麻雀。那时常与这些鸟捣乱,不是用弹弓射就是搭个人梯去屋檐下去掏。我掏过麻雀窝。麻雀较傻,做的窝容易被人发觉,有时从窗下过,就能听到屋檐下墙洞里雏鸟的叫声。约了伙伴,踩着肩膀上去,伸手就能掏出还没长出羽毛的小鸟来,鸟妈妈在不远处直叫,干着急没办法。有时我们把鸟还放回去,想等长大些再掏出来养着,过一段时间再去看,那几只雏鸟早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而在古时,不管哪个朝代的诗人都用笔描写了这种美丽动人的鸟儿。像王维的“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等等都成了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郑州近来有个怪现象,沿金水大道的树上不知从何处飞来了成千上万只白鹭。开始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后来才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白鹭,因为树的缘故,很难看到白鹭展翅上青天,却时时感到它的袭扰,它们排泄的带有油性的便粒,往往直落而下,溅得人身上,车上白斑点点。为此报纸上曾展开了让白鹭是去是留的讨论。白鹭们依然在枝头上繁衍生息,照样随意排泄粪便。而人们生气也只是生气,还是理解原谅了他们。和五六十年代的打鸟运动相比,真是了不起的进步。

但是为什么白鹭不恋青山绿水,而要何以栖身这烦乱的闹市?至今也是个谜。白鹭飞起来好看,叫起来并不好听。如果这条有名的大街上不是千万只白鹭而是黄莺儿,那该是何等景致呢?杜甫、王维再来了,又会为郑州留下千古绝唱了。

现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强了,多年后,也许“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的景象会随处可见。大自然的景象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中国精短美文100篇》

小题1:说说作者以“翩然于古诗的鸟儿”为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文中作者写了不高贵的乌鸦、麻雀有什么目的?(3分)

小题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句中“鸣”有什么妙处?(3分)

小题4:联系全文,分析“大自然的景象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的含义。(3分)

小题5:作者借“鸟儿”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