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2008)下列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2008)下列关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是土地一级市场

B.国有土地使用权可以由国家、单位进行出让

C.集体土地不经征用不得出让

D.国有土地使用者只有向国家支付了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后才能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6/3f3b3c1cc8b4e4a7b3f9122af4367cca.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 本题中有个几天前表示过去的短语,故本题使用过去时,故本题空格处填catch的过去式caught。2. 本题的含义为我们经常听到那个女孩在隔壁的房间唱歌,hear sb do sth表示听到某人做某事的含义,强调结果...

试题推荐
题型:综合题

(20分)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民族都面临着自身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决不介怀。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摘自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二:(近代)在中国被强行开放的初期,人们视“洋货”为“奇技淫巧”,视“洋人”为“夷人”,看到火车,则“诧所未闻,骇为妖物,举国若狂”,开山凿石“恐惊耳骇目,群视为不详,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涝之灾易召”。

材料三: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外国人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出现“洋人”“西洋”“洋务”等说法,并且“几乎没有一个中国人的家庭不用一些进口货……假若不用棉织品,至少要用煤油做照明之用,或由欧洲人制造的、迎合中国人嗜好的不胜枚举的某些小东西”。

——材料二、三均据《文史知识》

材料四:义和团群众确实有一部分是因“洋货”的冲击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也有一部分是常受外国传教士或其豢养的“二毛子”欺负的老实人。也有很多百姓是轻信对洋人洋物的谣言,诸如洋人“剜目剐心,采生折割”、“剜眼取胎,婴孩同煮”、铁路破坏风水、照相摄人魂魄之类。义和团除了杀洋鬼子和“二毛子”外,还“最恶洋货”,不仅“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甚至“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于是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洋式,或上有洋字,皆毁物杀人”。

——《西方物质文明与晚清民初的中国社会》

材料五:大约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日本一百年的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汉唐与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不同的原因。(2分)

(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看法有何变化。(2分)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这一变化对当时中国经济、政治、思想领域的影响。

(3)据材料四,指出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一态度的具体社会原因。(4分)

(4)概括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某公司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开拓市场,决定加强质量检验、调整检验机构,设立专业实验室,强化内部质量审核,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公司在内部质量审核中发现未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整改时,公司决定根据GB/T19001标准制定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其内容应包括( )。

A.不合格品记录的规定

B.不合格品标识的规定

C.不合格品责任者奖罚的规定

D.不合格品隔离的规定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