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将其赎回,然后回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规定:如果有人在国外看见鲁国人沦为奴隶,可以垫钱将其赎回,然后回国报销。孔子的一位弟子就在国外垫钱解救了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并且坚持不报销,以示“义”的决心与真诚。孔子知道后非但没有表扬这个弟子,反而批评了他,认为这样的行为将阻碍更多的奴隶被解救。因为以后鲁国人如垫钱救人,报销吧不好意思,不报销则蒙受经济损失,两难之下最终可能放弃救人。而孔子的另一位弟子,下水救人,被人赏赐了一头牛,他高兴地接受了。孔子大加赞赏。这两则故事生动的表明( )

A.道德践行者应得到回报和关爱

B.“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

C.对道德模范的奖励,有助于道德的弘扬

D.朴实的民间俗语,包含了人们朴素的道德观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6/23c54e15b6ee1ba5b77cbd924a727549.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小题1:C小题1:这首诗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楚愁苦之情。小题1:C中“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说法不正确。小题1:根据诗中描写景物的特点,来理解诗歌思想的愁苦之情。

试题推荐
题型:默写题

古诗文默写。(共8分)

小题1: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出师表》)

小题2: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小题3:中秋佳节,举头望月,苏轼用“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小题4: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抒情言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酒”振奋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乐观;“                   ,                 ” (《游山西村》)借“酒’’写农家好客的习俗,赞美了农民的淳朴热情。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