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

题型:问答题

题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出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过度”和“不及”并存,如知识培训过度,智力开发不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高,对孩子的心理关注不足;学校对考试成绩要求过高,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

材料2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最后的终极真理和个人思维至上等谬论,指出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领域,这种对立就是相对的,“对立的两极都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真理变成谬误,谬误变成真理。”夸大了的真理,就会导致谬误。
恩格斯指出:“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实现的。这个矛盾只有在无限的前进过程中,在至少对我们来说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才能得到解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按它的本性,可能和历史使命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和无限的;按它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现实来说,又是不至上和有限的。”杜林把人的意志自由看成绝对的,不受客观规律支配的。
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人们只有认识了客观必然性,并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才能在行动上取得自由;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不可能得到自由,反而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自由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所获得的自由是不相同的。自由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有到 * * 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得到真正的自由。”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认识“度”的意义和如何进行适度教育。

答案:

参考答案:质和量的统一为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范围、幅度和限度。认识度才能确切地把握事物的质,不致混淆不同的事物;认识度才能为实践活动提供正确的准则即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适度教育要求教育者在适宜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措施,营造一种相互接纳的教育氛围,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目标。适度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不能任意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或者随意伤害到任何一个孩子,这就是适度教育的原则。适度教育是对教育功利主义的彻底摒弃。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叙利亚的未来只能由叙利亚人民自主决定,不应受到外界干涉;在当前情况下,安理会通过有关决议无助于叙利亚局势的缓和与稳定。中国的上述主张是基于叙利亚作为主权国家 [ ]

①具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的权利

②必须履行维护国内人民生命安全的义务 

③享有内政不受干涉和国家独立受尊重的权利 

④应遵守联合国 * * 规定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