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

题型:单项选择题

题目: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人于“化境”。十七世纪一个英国人赞美这种造诣高的翻译,比为原作的“______”,躯体换了一个,而精魂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翻译出的东西。因此,意大利一位大诗人认为好翻译应备的条件看来是彼此不相容乃至相矛盾的:译者得矫揉造作,对原文亦步亦趋,以求曲肖原著者的天然本来的风格。
一文字和另一国文字之间必然有距离,译者的理解和文风跟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也不会没有距离,而且译者的体会和自己的表达能力之间还时常有距离。就文体或风格而论,也许会有希莱尔马诃(1786—1834,德国神学家、阐释学家——注)区分的两种翻译法,譬如说;一种尽量“欧化”,尽可能让外国作家安居不动,而引导我国读者走向他们那里去,另一种尽量“汉化”,尽可能让我国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外国作家走向咱们这儿来。然而,“欧化”也好,“汉化”也好,翻译总是以原作的那一国语文为出发点而以译成的这一国语文为达点。从最初出发以至终竟到达,这是很艰辛的历程。一路上颠顿风尘,遭遇风险,不免有所遗失或受些损伤。因此,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和口吻上违背或不很贴合原文。那就是“讹”,西洋谚语所谓“翻译者即反逆者”。中国古人也说翻译的“翻”等于把绣花纺织品的正面翻过去的“翻”,展开了它的反面:“翻也者,如翻锦绮,背面皆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释赞宁《高僧体三集》卷三《译经篇·论》)。这个比喻使我们想起堂·吉诃德说阅读译本就像从反面来看花毯。
(摘自钱钟书《论林纾的翻译》,《钱钟书论学文选》,花城出版社,1990)

读这段文字,你觉得作者对翻译失真和走样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A.批判

B.讽刺

C.理解

D.戏谑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4/fe7fddb227e90dda148a88e848d4fc44.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1)铜雀春深锁二乔(2)食之不能尽其材(3)鸢飞戾天者, 窥谷忘反(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试题推荐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有的同学认为,反正老师要讲,课前预习是多余的,有些则认为,反正有些内容看不懂,预习等于“瞎子点灯白费蜡”……往往这些看法是造成学习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

C、在数千名巴勒斯坦安全人员和数万名以色列武装人员的严阵以待之下,犹太居民从8月15日开始撤出加沙地带,从而使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边界再次发生重大的变化。

D、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之一是扩大了词的内容,并且为词发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准备了条件。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交通行政执法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内设机构经过审核,对案件做出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行政处罚适当、办案程序合法的,同意办案机构的意见,建议报批后告知当事人

B.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行政处罚不当的,建议办案机构修改

C.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建议办案机构补正,也可自行调查补充证据(应当审查分离)

D.办案程序不合法的,建议办案机构纠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