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4分)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4分)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小题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小题2:三、四联作者借助想像之景抒发了什么情感?(2分)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4/e2da3066405ff1e42fa4502fe9f2b81b.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答案:D题目分析:句意:她今天穿的这条裙子是她妈妈送给她的生日礼物。这里是that 引导的一个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e skirt,that 在定语从句中做wear 的宾语。A和C不能引导定语从句。B选项的意思是……的。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①,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②,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注释:1“齐桓、晋文之事”指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

2“觳觫”(hú sù):因恐惧而发抖。

小题1:下列划线字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百姓皆以王为也 (吝啬)

B.仲尼之徒无桓、文之事者 (道理)

C.若无而就死地 (归罪)

D.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藏)小题2:下列句式与例句句式一致的是  (     )3分

例: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小题3:下列划线虚词与例句虚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宜乎百姓谓我爱也。

A.牛何

B.仲尼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C.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D.填然鼓,兵刃既接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孟子看透了齐宣王的真实想法,用“称王”来诱导齐宣王实行“仁政”。

B.齐宣王以牛易羊,不忍心看到牛觳觫,孟子认为他是假仁义。

C.齐宣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说明齐宣王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D.孟子用“君子远庖厨也”形象地说明了“仁”的内涵。小题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4分)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3)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分)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