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

题型:填空题

题目: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_____(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

A.香油 B.食盐水 C.纯碱水 D.糖水

(2)2007年6月5日,在“南海一号”打捞出的文物中,“鎏金龙纹金手镯”光彩夺目、完好无损;铜镜表面有铜锈;铁器则锈迹斑斑或荡然无存,这说明金、铜、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3)做馒头发酵面团时,会产生乳酸等有机酸,揉面团时需加入适量的纯碱或小苏打,让它们相互作用产生___________气体,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4/c93abdf4741bc0a3a5070b0d49a32b6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参考答案:D

试题推荐
题型: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刚刚过去的2011辛卯,是辛亥百年,入世十年,距离第一次鸦片战争,则有一百七十年之久。在这段难以尽说的历史中,我们民族从悲痛与屈辱、困惑与反思,走向了光荣与梦想,其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之一,是我们与世界的“对话”。对话无疑包括文化上的。其状况,让人想起《千万次地问》这首歌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大量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观念、制度、主张,寻找自强和现代化的道路,这叫“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但是,西方国家却并没有等量地引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价值和价值观。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远不如中国之于西方,这叫“可是你却并不在意”。结果是,我们的生活“半盘西化”。剪头发,穿西服,用电脑,打手机,过情人节、圣诞节,送巧克力、玫瑰花。喝的是人头马,学的是数理化,看的是《阿凡达》,逛的是东南亚,没有谁再之乎者也,长袍马褂。这叫“我已经变得不再是我”。然而世界并没有因此变得像中国,也没有因为中国而产生文化上的巨变或质变,这叫“可是你却依然是你”。这未免让人不爽,尤其是在成为政治大国和经济大国以后。因此不能不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不能走出去?为什么我们没能像汉代、唐代、宋代那样,成为世界公认的“文化大国”?骂帝国主义搞文化侵略是没有用的。没人强迫你看好莱坞,吃麦当劳,穿牛仔裤,也没人拦着你卖炸酱面、狗不理。所以这事恐怕赖不到别人头上,得从自身找原因。          ――易中天《“文化入世”与“文化航母”》

回答: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学习西方造船制炮的先进技术以“自强”,中国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中的“剪头发”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为“我们的文化不能走出去”找出一条自身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