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3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3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小题1:本诗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       ,抒发无穷感慨。(1分)

小题2:“落花时节”语带双关,你认为它有哪些含义?(2分)

答案:

小题1:现在之衰(意思对即可) 

小题2:既指暮春时节春色凋零,(1分)又喻指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或喻指晚唐政治时势的衰败)(1分)

题目分析:

小题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平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

小题2:“落花时节”的意思从“自然”与“人生”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即可。“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既指暮春时节春色凋零,又喻指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

点评:诗歌鉴赏,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内容是最为重要的。诗词的内容是诗词鉴赏中不可或缺的一题,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㈠看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如《钱塘湖春行》就交代了诗人描写的对象和季节㈡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明确诗歌的背景和写作缘由。这主要是一部分考课外古诗词的省市,为了减轻考生对诗词的理解难度,从而以注释的形式提供一部分信息,因而同学们不要认为注释是可有可无的,一定要加以重视,以助更快把握诗词的内容和思想感情。㈢看意象,领悟意境。意象,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意境,指多个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鉴赏诗歌时,一定要仔细揣摩品味诗歌意象,这是迅速走进诗歌的关键。同时对常见的“月”、“柳”、“雨”“酒”等意象所包含的情感要有一定的掌握,从而能进行迁移联想。㈣看诗眼,把握情感。诗眼可以是一个传神精炼的字或词,还可以是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握住诗眼,就能大致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如《望江南》中“肠断白蘋洲”一句就把青年女子等待丈夫归来的惆怅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试题推荐
题型:单项选择题

2007 年东莞市养老、医疗、失业三险捆绑参保,参保农民工超过180 万人。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2007年东莞有超过60 万人次办理了退保手续,占参保农民工总数的1/3。2008 年底的排队退保现象与往年并无不同,只要社保转移和接续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那么每年年底的外来工退保潮就不会消退。2010 年1 月1 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对我国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和养老保险制度转移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2010年1月1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开始实施,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制度转移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①养老保险的转移接续在一定层面上解决了农村务工人员养老保险不可转移的退保问题 ②《办法》实施后,更有利于农村务工劳动力的流动 ③增强了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增强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的意识 ④用工企业有可能会采用其他的用工方式避开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以此降低成本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