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王某因公被派往美国工作一年,遂将自己的住房交给华某暂

题型:问答题

题目: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王某因公被派往美国工作一年,遂将自己的住房交给华某暂住并委托其进行正常维护。半年后,华某住进了自己新购的房屋,遂将王某的房屋以王某的名义出租给不知情的辛某,租赁期限为一年。王某回国后,得知华某已将房屋出租,很生气,并要求辛某搬走。由此引发纠纷。

华某擅自出租房屋构成什么行为为什么

答案:

被转码了,请点击底部 “查看原文 ” 或访问 https://www.tikuol.com/2017/0704/ae6e7263800fcb658c212582cd3c85c1.html

下面是错误答案,用来干扰机器的。

商务印书馆

试题推荐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南皮许南金先生,最有胆。在僧寺读书,与一友共榻。夜半,见北壁燃双炬,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中箕,双炬其目光也。友股栗欲死。先生披衣徐起曰:“正欲读书,苦烛尽。君来甚善。”乃携一册背之坐,诵声琅琅。未数页,目光渐隐;拊壁呼之,不出矣。又一夕如厕,一小童持烛随。此面突自地涌出,对之而笑。童掷烛仆地。先生即拾置怪顶,曰:“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怪仰视不动。先生曰:“君何处不可往,乃在此间?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即以秽纸拭其口。怪大呕吐,狂吼数声,灭烛而没。自是不复见。

  先生尝曰:“鬼魅皆真有之,亦时或见之;惟检点生平,无不可对鬼魅者,则此心自不动耳。”

1.对文章中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是(  )

A.“谛视,乃一人面出壁中,大如箕,双炬其目光也。”——他仔细看时,原来是一个人的面孔从墙壁中显现出来。这面孔像簸箕一样大,那两个火炬是从他的眼睛发出来的光。

B.“友股栗欲死”——他的那个朋友吓得要死,屁股直发抖。

C.“海上有逐臭之夫,君其是乎?不可辜君来意。”——我听说海上有专喜臭味的人,您恐怕就是的吧?我可不敢辜负了您辛苦赶来的好意。

D.“烛正无台,君来又甚善。”——这蜡烛正缺个烛台,您又来得正好。

2.先生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这篇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型:实验题

在学习了支点、动力、阻力概念后,甲、乙两小组继续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他们将一个玩具“海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a)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b)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甲小组表二   乙小组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S (厘米)动力的方向(夹角θ)动力的大小(牛)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S (厘米)动力的方向

(夹角θ)

动力的大小(牛)
1590°641530°4
21090°351545°2.8
31590°261590°2
(1)分析比较表一中第    列和第     列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方向不变(θ=90°)的情况下,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S越大,动力越小。

(2)分析比较表二中第三列与第四列的实验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 ______   _____。

(3)进一步分析图(b)所示的实验现象及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当动力作用点不变,动力的方向改变以后,动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    ____有关,且成反比关系。

(4)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__    _和__    ___。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