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与答案

某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

题型:实验题

题目:

某学习小组对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1)提出假设: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CO2)。

(2)设计方案:将一定量的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物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完全反应(如下图),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实验装置

(3)查阅资料:N2不与炭粉以及氧化铁发生反应,可用于隔绝氧气进行反应。

(4)实验操作:

①称取5.2 g氧化铁与炭粉的混合粉末,放入48.48 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连接后必不可少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克。

(5)数据处理: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克,氧元素质量为0.96克。

(6)得出结论: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反应生成的气体为CO和CO2,而且同条件下体积比为1∶1,原假设不成立,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  ③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6)C、O质量比为0.48∶0.96=1∶2,与二氧化碳中C和O质量比3∶8不符

(7)2C+Fe2O32Fe+CO↑+CO2

根据题意,本实验为一定量实验,其原理是将一定量Fe2O3和C的混合物在用N2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完全反应,测参加反应的C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判断反应产物是否全是CO2。因此反应装置必须气密性好。

参加反应的C元素质量为0.48 g,物质的量为0.04 mol,O元素的质量为0.96 g,物质的量为0.06 mol,生成的碳氧化物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为2∶3,则,即CO、CO2的物质的量比为1∶1,因此原假设不成立。该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Fe2O32Fe+CO↑+CO2↑。

试题推荐
题型:辨析题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必须抓住和用好的重要战略机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城镇化率30%—70%的区间,是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阶段。世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接近80%。

材料二  据测算,如果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转移到城镇的农民将达1300万人。与此相适应,城镇必须加强道路、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住房和商业设施,并为新增人口提供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城镇化的推进,将带来城镇以产业集聚为特征的园区经济的发展,并将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生产。

(1)根据图表(含注)和材料二提供的信息,说明城镇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12分)

材料三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一系列相关问题。如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功能问题,缺乏产业支撑和服务配套,转移到城镇的农民的就业和生计就难以保障;城镇化的速度和城市规模问题,城镇化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城市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城市承载能力,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问题,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说明我国应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9分)

查看答案
题型:单项选择题

敌意性归因偏差是指在情景不明的情况下,会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敌意性归因偏差的是( )。

A.领导看到小张在晋升前的民主评议中得票很低,就断定他人品不好,打消了提升他的念头
B.小刘在社团 * * 竞选中败得很惨,当小王劝他再参加学生会将要进行的 * * 选举时,他觉得小王是故意来挖苦他的
C.王老师班上的学生陈强一向表现平平,却在最近的学科竞赛上获得了全校最好成绩,王老师觉得陈强在竞赛中存在作弊行为
D.某公司赵总一直不同意李总提出的年底奖金分配方案,李总多次与之沟通收效甚微,李总认为赵总过于维护自己部门的利益

查看答案
微信公众账号搜索答案